“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种植花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缺铁黄化病的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分布:石灰质土壤地区易发生 。症状:叶片褪绿,首先发生在枝端嫩叶上,从叶缘开始褪绿,向叶中心发展,叶色由绿变黄,逐渐加重。

分布:石灰质土壤地区易发生 。

症状:叶片褪绿,首先发生在枝端嫩叶上,从叶缘开始褪绿,向叶中心发展,叶色由绿变黄,逐渐加重,叶肉变成黄色或浅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以后全叶变黄,进而变黄白色、白色,叶片边缘出现灰褐色至褐色,坏死干枯;全株以顶部叶片受害最重,下部叶片正常或接近正常,病害严重的地块,植株逐年衰弱,最后死亡。

病原:本病由栽培条件不适,如土壤过粘、石灰质过多、碱性重、低洼潮湿、铁素供应不足等引起,是重要的生理病害。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要用排水良好、松软、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盆栽时可用山泥等酸性土壤,每1-2年更换盆土1次;使用有机肥料,在有机肥料沤制时混入流酸亚铁和硫酸锌。

2、药剂防治:病害初期,病株灌浇2%-3%硫酸亚铁,或用0.1%一0.2%硫酸亚铁喷施叶片,或土壤中使用铁的整合物,22厘米(6寸)花盆0.2克。用药剂治疗黄化病,应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否则效果较差。

XZH52.COM精选阅读

种植百科:栀子花黑星病和黄化病的防治


1.黑星病(1)症状特征:黑星病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大的10~14毫米,小的4~8毫米,黄褐色至褐色,病斑上多有疏密不等的轮纹,边缘深褐色明显。

1.黑星病

(1)症状特征:黑星病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大的10~14毫米,小的4~8毫米,黄褐色至褐色,病斑上多有疏密不等的轮纹,边缘深褐色明显。后期病斑易破裂,破裂处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叶背病斑颜色较叶面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存活或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而侵染发病。中温、高湿利其发病。多雨条件或贮运途中湿气滞留,发病重。

(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喷施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贮运途中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气滞留。

2.黄化病

(1)症状特征:发病时,枝端嫩叶褪绿,叶肉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扩展后全叶变黄、变白,叶边缘变灰褐色坏死,植株衰弱死亡。

(2)防治方法:适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中栽培,栽前施入足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发病初期,浇灌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如加入少量的柠檬酸效果更佳。均匀喷施于叶面。

花卉种植:栀子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被侵染的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小斑,整个叶片逐渐变黄并脱落。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被侵染的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小斑,整个叶片逐渐变黄并脱落。病害也可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整个叶处逐渐变褐色、质硬并脱落。病害严重的植株可大量落叶,并导致枝条甚至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两面病斑上均产生小黑点,以叶背面小黑点为多(叶面为分生孢子盘,叶背为子囊壳)。

病原及发病现状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是由围小丛壳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地越冬,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本菌特点是生长季节也可形成大量有性态,即子囊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北京地区4-10月份皆有发生。栀子花的苗木在调运途中,通风不良,湿热的环境,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2、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期间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发病初期可用硫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或用矾肥水(硫酸亚铁2.5千克、豆饼5千克、猪粪15千克混合沤制,经10-15天发酵腐熟后施用)与清水间隔浇灌。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

花卉种植常识: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樟树黄化病又称缺绿病,多为生理性病害,在香樟种植地分布广泛。发病期间,树叶会变黄变枯继而凋落。下面介绍一下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危害特点:发病初期,枝梢新叶的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尤其主脉仍然保持绿色,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也失去绿意,呈极淡的绿色。相继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

防治措施:

(1)以预防为主,选用优良壮苗,适地适树,精心栽培管理。

(2)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等,改良其立地条件。

(3)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的含量。在林地增添含铁丰富的红壤,施酸性化肥。

(4)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树干注射混合液(硫酸亚铁15g+尿素50g+硫酸镁5g+水1000ml);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高铁3000~3500倍液,或黄腐酸铁、柠檬酸铁等,均有良好的复绿效果。

以上就是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玉兰黄化病的防治


玉兰黄化病又名失绿病,是玉兰的常见病害,尤以土壤偏碱性的地区发生更普遍。在我国此方地区发病较严重。

玉兰黄化病又名失绿病,是玉兰的常见病害,尤以土壤偏碱性的地区发生更普遍。在我国此方地区发病较严重。

症状

病株首先坐标以梢顶端幼嫩叶片开始发病。病叶的叶肉组织变黄色或淡黄色,而叶脉仍保持绿色,随病情发展,致使全叶变为黄色至黄白色,叶缘变成灰褐色或褐色并坏死。病情日趋严重,植株生长衰弱,最终死亡。

发病原因

玉兰黄化病是一咱非侵染性病害,即生理性病害。其病因主要是土壤粘重、潮湿、偏碱性,使铁元素呈不容溶状态,而导致植株缺铁而发病。

防治方法

1、 玉兰花应栽植在向阳、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中。盆栽土壤宜用山泥等酸性土,最好1~2年更换1次新土。

2、 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或用矾肥水(硫酸亚铁2.5千克、豆饼5千克、猪粪15千克混合沤制,经10~15天发酵腐熟后施用~~河南鄢陵花农民的经验)与清水间隔浇灌。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

花卉种植:栀子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 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P.gardenia),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s称栀子花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假囊壳球形、近球形,暗褐色,散生,初埋生,后突露,直径60~85m,孔口乳突状,其周围的壳壁稍厚;子囊圆筒形,柄短,双层壁,25~355~7(m),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侧丝,子囊孢子近梭形,无色,中央偏上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下部细胞较窄,8~101.6~2.4(m)。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3~5月始发,6~8月发生较多,苗木和幼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的养护


栀子,又名林兰、木丹、越桃、木横枝,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栀于花洁白,花香浓郁,除可供观赏,也可供佩带,其果还可作药用,有消炎解毒之功效。

栀子,又名林兰、木丹、越桃、木横枝,属茜草科,常绿灌木。

栀于花洁白,花香浓郁,除可供观赏,也可供佩带,其果还可作药用,有消炎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叶长绿,具有抗烟尘、抗二氧化硫能力,是一种理想的环保绿化花卉。

栀子花原产我国西南部。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及其变种有大叶栀子(也称大花栀子),叶大、花大、重瓣、香浓;水栀子,植株矮小,花小叶子也小,重瓣;单瓣雀舌,叶小花小,单瓣,多野生。还有卵叶栀子和小叶栀子等。

1、土壤:宜用含腐殖质丰富,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这是北方家庭成功种植的关键。一般可选用腐叶土加腐熟豆饼肥1份,同时掺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或上盆后用0.2%硫酸亚铁或矾肥水淋透3至5次。

2、栽培:用扦插苗和压条苗进行栽植,要保证植株的根系充分舒展,同时用细土把根系中的空隙填实,所填土壤的密度为85%左右,且要注意下紧上松,深度在根系上方1厘米左右。栽后及时浇透水,一般以盆底渗水为宜。 

3、管理养护:栀子花要求的空气湿度较大。浇水的原则为干透浇透,浇水以雨水、雪水或发酵过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每7至10天浇一次含0.2%的硫酸亚铁水或施一次矾肥水。栀子花夏季宜放树阴下有散射光的地方养护,春夏初秋经常浇水和叶面喷水,以增加湿度。冬季宜放阳光处,停止施肥,浇水不宜过多,可经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冲浇枝叶,保持叶面洁净,北方有暖气的房间更是如此。不要把花盆放在暖气片或空调的正面,以避免叶片脱水。

4、病虫害防治:栀子花在夏季高温及通风不良时宜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煤烟病。可喷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介壳虫,40%的三氨杀螨醇乳油1000至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同时亦可减少煤烟病发生,家庭为安全起见可用洗衣粉液喷洒,亦有一定的效果。

5、换盆:一般1至2年翻盆一次,以春季进行最佳,为了有效防止盆土碱化,每年可进行一次翻盆,换盆前须进行扣盆,扣盆在盆干后略有松动时进行,一般停止浇水10天左右即可。换盆时剪掉部分根子,如病虫根,过繁根,再进行栽植。

6、整形与修剪:一般在春季进行,剪去过长的徒长枝、弱枝和其他影响株形的乱枝,以保持株形优美。栀子花为顶部着花,生长季节可适当进行顶部摘心,促进花枝生长,增加开花数量。

栀子花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3月至4月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时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1年至2年生的枝条,截成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点,剪去下端叶片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500ppm生根粉溶液中快速浸渍15秒钟,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前在修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7厘米画线打点,并用小木棍在点上打孔,再将插条的2/3插入孔内,用周围土壤压紧后浇水保湿,成活后进行除草、追肥管理,当苗长至5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施肥 栀子花不是十分喜肥的花卉,但是由于它生长旺盛,又受盆土养分有限的限制,所以在生长期内,需要合理补充肥料。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在施肥前1天应停止浇水,施肥的这天同时浇1次透水。9月中旬起停止施肥。成年植株,在6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增施一次麻酱渣,每次0.51两,粉碎后与表土充分混合。

浇水

栀子花喜大水,有人叫它水栀子。北方春天因风多、风大、空气干燥和降雨稀少,每3天浇水一次,并在放置盆花的周围每日早晚要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夏季入伏后天气炎热,上午要少浇水,下午两点以后浇透水。夏季以软水浇灌为宜,因硬水中含钙、镁盐类较多,这对栀子花的生长十分不利,轻则枝叶变黄,重则很快死去。为了克服土壤和水质的碱性,在生长季节里每周浇一次矾肥水,使振子花保持枝叶浓绿。冬季应控制浇水,不干不浇,长期含水量过多,易造成烂根死亡。

病虫害

栀于花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

“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种植花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卉种植技术:栀子花缺铁黄化病的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