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相关: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存在问题",希望您喜欢!

多年来,城市园林植保在微薄的植保专业力量下,采用传统病虫防治方法指导防治,基本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做到城市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性控制。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全国园林植保现状大同小异,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病虫防治的偏差

园林植保同规划设计、种植、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脱离,所以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同样存在:盲目的引种,重色彩轻层次的平面设计,植物配置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反季节施工,不计后果的高密度种植,展转反复、喜新厌旧园林改建,以及重种轻管的养护模式。

1.2 园林植保力量薄弱

整个园林系统园林植保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各个区局和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尽管在各区局设有植保网络成员,但大都是非专业人员,身兼数职,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变动也十分频繁,不能及时、有效发挥植保网络员的作用。

2 园林病虫发生与新变化

城市城区普遍栽种加杨、柳树,郊区山地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杨天社蛾、柳毒蛾、松毛虫等年年猖獗发生,后来因大量栽植悬铃木、枫杨、女贞、梨、海棠等,杨天社蛾降为次要害虫,而大蓑蛾、小蓑蛾、刺蛾、斑蛾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红蜘蛛、白蜡蚧、梧桐木虱发生十分严重。以前因蓑蛾、刺蛾、松毛虫、柳毒蛾、白蜡蚧、天牛危害严重,便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日本龟蜡蚧等30多种介壳虫严重危害,桂花粉虱和黄杨绢野螟迅速上升危害。其园林病害主要为月季黑斑病、樱花根癌病以及紫荆、桃、梅等细菌性病害。松毛虫、柳毒蛾、大蓑蛾、黄杨斑蛾、丝棉木尺蠖等先前常发的鳞翅目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网蝽、粉虱、蚜虫、蓟马、象甲、叶甲、木虱等众多小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一些新虫局部严重发生。病害除叶部病害严重外,根部病害与生理病害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城市随着苗木调拨频繁、城市绿化树木种类和种植模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园林病虫也发生新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2.1 新苗木引入带来新病虫

调查中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近些年园林绿化中色块广泛应用,引入众多彩叶植物,带来一些新的病虫。北方速生杨树、柳树引苗带来杨树腐烂病的发生,这种病主要在苗期发生较重,可导致杨树苗死亡;同时还带来柳蓝萤叶甲,危害垂柳和杨树,造成杨树与柳树叶片千疮百孔,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引入红瑞木、黄栌等灌木在高温季节却严重发生红瑞木黑斑病、溃疡病以及黄栌白粉病。

城区建草坪广场热,多种草坪草在城市间推广应用,带来草坪地被的多种病虫害。

2.2 环境与种植结构变化带来病虫变化

2.2.1 环境影响:城区高温、高湿与强光引起大量荫性或半荫性植物的病害。

2.2.2 城市改造:城区道路大范畴的改建,人行道硬覆盖大面积铺装,大量拆迁的建筑土残存,使得城市园林土壤严重碱性化、贫瘠、板结以及窒息。

2.2.3 植物配置的影响:乔木与灌木高密度的套植,诱发病虫发生加重;同时乔木与灌木在夏季水分管理上存在矛盾,通常造成乔木积水烂根而死亡。

同一种植物密植的大色块应用,以及相同科、属的花灌木集中配置,为害虫的集中危害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便于病虫相互传播与感染。另外,集中密植导致多处园林绿地的多种园林植物因通风不良,土壤长期阴湿,导致白纹羽病与紫纹羽病严重发生而大面积死亡。

3 城市园林病虫害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1 对策

3.1.1 加强园林病虫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园林病虫可持续控制不仅仅是园林植保专业人员的专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工程。在加强园林行业内部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认识到病虫害问题不仅关系到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关系到保护已有城市绿化成果,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

3.1.2 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增加,引种和苗木调运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会给园林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要加强检疫,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3.1.3 树立病虫防治生态控制新观念:在园林植物病虫防治思想上,转变消灭病虫为与病虫协调共存的观念,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以栽培为基础,发挥和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加强植物保健,辅以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等措施,并把病虫防治切实纳入城市绿化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效果。

3.1.4 强化对病虫害的研究:在园林植保项目研究中要重视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开拓超前研究,切实重视应用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真正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在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足够的科技含量和真正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治体制和体系以及园林植保防治队伍的建设。

3.2 具体措施

3.2.1 开展病虫可持续控制:园林设计是城市绿化全过程的第一环节,是园林病虫害是否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健,只有符合或接近自然的园林设计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正常生长,而对植物病虫发生、危害不利的环境条件,才能使园林植物病虫害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否则,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又会陷入被动治理的局面。

3.2.2 结合城市不同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植物立地环境、污染程度、植物病虫害及天敌情况等,城市园林生态可分为三类:一类园林生态系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人工森林公园等。这类生态系一般在城市郊区,接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病虫防治强调保护天敌,以人工防治和生防为主,应以建立稳定的生态平衡为目的。二类园林生态系包括机关、院校等单位附属绿地和市内公园等公共绿地。这是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应加强对各类园林植物的肥水管理,增强其耐病虫能力,多采用生物药剂和园艺措施:清除早期病虫源,保护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三类园林生态系是指市内街道和主要交通干道的行道树、各种绿篱、绿带和街心花园等防护绿地,这类园林生态系是综合治理的重点。

3.2.3 注意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各地应大量种植乡土树种,讲求适地适树,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对害虫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而城市绿地建设要避免单一化模式,追求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种植密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用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充分体现园林生态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在植物配置时避免混栽有利于害虫转主寄生植物或者混植有共同害虫的植物。

3.2.4 重视物理及园艺措施的应用:在“六小害虫”的防治上,则要结合人工修剪,尤其是冬季修剪,利用“六小害虫”危害相对集中期,剪除有大量虫体的枯、死枝,并集中烧毁。对于大多是1年1代的介壳虫,在冬季修剪时还可结合人工涂刷;对于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和粘捉。在天牛的防治上,可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捉,尤其是雨后天晴的上午;此外,在天牛产卵期,抓住其嗜好的树种进行人工锤卵。对于病害的人工防治,则主要是清除传染源,及时伐掉枯死树及病枝,清除地面病叶,选育良种、高温灭菌、修剪疏枝、适度灌水、松土施肥、喷洒保护剂或高脂膜等方法,立足于保护性预防,把病菌阻隔在植物体外。

3.2.5 积极开展园林病虫生物防治:大力发展和利用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应是城市今后的园林植保工作发展方向,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应用。20世纪末,生物制剂和生物技术在农业和林业已经大面积推广和试用。生物农药发展到今天,其种类相当多,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全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有16种,如0.3%印楝素乳油、10%烟碱乳油、75%鱼藤酮乳油以及茶皂素、苦参碱水剂等;动物源农药则主要是动物激素和动物毒素,如昆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性激素以及沙蚕毒素等,其农药商品名有灭幼脲、除虫脲、抑食肼、米满等等;至于微生物农药发展则更快,在防病上有井岗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公主岭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等;防虫则是更多,目前主要有阿维菌素类、BT乳剂、白僵菌、绿僵菌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其商品化药剂名则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具有久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人畜无害等特性,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提倡使用的。

3.2.6 选育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适应城区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适量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并能营造良好植物景观的外来树种,作为城市园林的骨干植物。加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表现出抗虫、抗病、抗高温等特性的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试种,加强一些乡土植物在苗圃进行培育和种植,谨慎引入外来植物。

3.2.7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病虫防治规范化

随着对城市绿地实行招标养护工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街道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地以及公园、游园都在实行工程养护招标,不少城市出台配套的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或规程。所以结合我市园林病虫发生情况与发生特点,制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园林病虫防治规程工作,在当前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显得迫切需要,以便规范园林病虫防治工作,有利于我市由园林城市发展为生态城市,同时促进、提高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园林植保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同城市园林业发展紧密相联,也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尽管城市园林植保目前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相信我市园林植保会结合园林病虫新变化,走可持续性控制的发展战略,逐步落实我市园林病虫防治的具体措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市园林植保事业。

xZh52.cOm同步阅读

了解花卉行业: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因此,需要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性目前,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建设方案。例如: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事业单位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有自己的体系,缺乏统一性、全局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侵占城市园林绿地、随便砍伐园林树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阻碍了现代城市构建新形象。

1.2园林建设布局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为城市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当前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的现象,缺乏长远思考,让园林绿化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城市绿化管理者为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从而无法产生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风格统一和独特的特色,而自然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大部分园林植物依靠移植,忽视了生态规律,这样不仅无法增加城市建设的美感,还严重破坏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1.3人们绿化意识淡薄,园林绿化管理成本过高在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绿化意识较弱,随意攀折花草、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较多,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难度;现代城市建设步伐较快,执法队伍建设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造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引进外地的植物,其植物种植存活率较低,养护费用较高,直接增加了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

2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机制,即在政府单位的协同指导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项管理权责,让各个管理部门主动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其次,建设规范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再次,还应该制定高效、科学的基本管理原则,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以便真正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2.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园林绿化设计眼光,合理地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以便真正达到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的效果,促使在现代园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的过程中突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引进合适的植物,以此增强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同时,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将现代园林规划部门纳入到工程监理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化的目标。

2.3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在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为人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便需要有效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人们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其爱岗敬业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增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3结论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花卉行业: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和规划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科学文明、自然优美、整洁卫生、具有良好环境的现代城市。最终目的是:使城市的小气候得到调节,生态平衡得到保持,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审美功能得到增强,为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生产、娱乐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

城市中绿化树种的设计和规划是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到城市绿化成效的快慢速度、绿化质量的好坏和绿化效果的发挥等方面。绿化树种设计规划得合理,可以加快绿地绿化的进度;反之树种的设计规划不当,则可能造成树种的死亡率高以及生长不好,造成经济浪费以及延误绿化工程的进度,影响绿化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设计规划依据

城市园林绿色树种设计规划的依据为:①依照国家以及省市制定的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相关文件和法规;②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而定;③根据造成该绿化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④要参照绿化城市目前的园林绿化情况以及拥有绿化树种的生长和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规划。

3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规划的一般原则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南北气候、内陆与沿海气候、平原和高山气候都有所不同,并且我国树木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树木的生态特性也都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并要根据不同树种的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规划。

3.1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

当地的乡土树种因为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一般都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性强的特点,而且一般当地人比较喜闻乐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有时候会显得很单调,所以应该注意驯化和研究外来的树种,积极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外来树种,以用来使绿化景观丰富多彩。

3.2选择抗性较强、树形较美观的树种

在灌木和乔木的比例上,应该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在生长速度的比例上,应该以慢性树种为主,搭配速生树种,这样可以使绿化效果早口实现,同时还能保证长期比较稳定的绿化景观;在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上,应该以常绿树种为主,这样可以达到四季常青的效果,同时又达到了变化景观的目的。

3.3选择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

在保证绿地质量提高和绿地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选用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那些树种,这样方便以后获得香料、油料、木材、果品等经济收益。

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设计规划的方法

4.1进行调查研究

应该以目标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为主要调查范围,把园林中各种绿化植物对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物的抗性以及绿化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绿化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所发挥的用途等作为调查的重点。调查的具体内容为:抗性树种、外来树种、乡土树种、边缘树种、名木古树、特色树种、野生树种。野生树种一般会出现在城市附近的郊区和农村山地。

4.2树种的选择

根据做好的调查研究,应该精确、合理、妥善地选定重点要种植的树种和一般种植的树种。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是重点树种的主要分类。

4.3主要树种比例的制定

进行城市树种的数量选择应该根据所处不同自然气候带、不同的水文土壤条件等进行差异选择,这样有利于创造出属于城市自己的特色。比如要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藤本、乔木和草本的比例,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等。

花卉科普:浅谈生态园林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的视觉元素


在现代都市构建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公众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它更是一门美学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设计中,其功能效果固然重要,但其视觉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该突出视觉元素的作用,不能只一味追求其功用性。而视觉元素主要由点、线、面、体等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在兼顾园林植物景观的功用性的同时,也要结合点、线、面、体、色彩与空间,追求一种视觉上的美学冲击感,以给人眼前一亮的美感。更具体地说,园林景观设计师首先要明确的便是视觉元素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以下将结合视觉元素的几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构成的整体视觉谈谈它们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这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生物多样性设计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生态园林的美学设计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园林景观是人性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生态园林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在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不断的发展。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

4以园林景观为主的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5生态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也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功能的发挥,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相呼应,也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重要目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面临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生态园林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建立与地方气候相适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类创造清洁、舒服、优美、最佳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高度的和谐统一。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转变城市美化的观念,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创造适生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将城市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构建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性生态系统,进而达到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6城市园林景观的视觉元素重要性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而在这门综合艺术中,视觉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而视觉元素中的各个基本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又有着不同的作用。

6.1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点、线、面、体、色彩、空间是构成视觉元素的主要因素,通过这些要素可以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视觉感知效果。人们便是通过这样的视觉效果去感知园林设计。因而,这些要素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是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点是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最小的单位,任何能够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园林景象都是由点组合而成的。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点还可以作为一个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聚焦而突出某个重点的设计,起到令效果层次分明的辅助性。另外,将点与线、面结合搭配起来,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是线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无数点的往同一方向运动便形成了线。线也有直线与曲线之分。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运用直线可以制造简洁、明朗与清晰的视觉效果,而曲线的运用则可以制造出柔美、自然而优雅的视觉效果。另外还有细线、粗线、实线、虚线等。依此类推,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如树与花的安放便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而交错搭配不同的线性发展方向,以取得预期的视觉效果。

再次,是面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点与线的汇聚形成了面。面能直接给人视觉上的直接感知。面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几何图案的平面,也有以不同的面交接而成的立体面。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平面与立体三维面的组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草坪平面的设计,便可以利用不同形状的面组合而设计出独特的草坪景观。倘若设计师能够充分地发挥想像,将不同的面巧妙地运用起来,将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出效果。

6.2形体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作用

由面在空间延展开去,便形成了形体。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形成立体化的感观效果,以避免出现太单调的平面视觉。另外,以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相结合,可以制造更为有层次的美感。如花草都可以在整体上塑造成为几何形体或自然形体,甚至是两者相结合,从而给人鲜亮的视觉效果。

6.3色彩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作用

色彩可以说是视觉元素中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要素。在艺术里,色彩甚至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红、黄、绿等亮色可以给人愉悦而温馨的感受,而灰、褐、黑则会使人冷静、忧郁。聪明的景观设计师便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色彩所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来营造不同的视觉氛围。又或者,把多种色彩排列,形成渐变效果也不失为一种创意。此外,色彩的亮度与明度也是一个可调节的因素。

6.4空间在景观植物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的空间的变化与对比形成高低交错、虚实相生的空间,从而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在分析了视觉元素的各个要素在园林植物景观美学中的作用之后,可以看到,视觉元素中每一个基本要素的应用都是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而将这些要素都综合运用起来,以巧妙的方式进行整合,会得到多彩多样的视觉效果,从而营造不同效果的整体氛围。因此,真正了解视觉元素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对园林景观美学设计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满足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功用性的前提下,园林设计师只有对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不同作用各有掌握,才可能开创新思路,设计出优美而独特新颖的园林植物景观。

花卉行业相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不仅严重危害园林植物,影响园林景观,更容易引起防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在园林养护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严格遵循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将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理念贯穿于园林绿化全过程,在园林设计、引种、种植、养护等各个环节做好综合控制,才能将病虫害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一、做好园林设计关

设计是园林绿化的龙头,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而人为建立的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环境,包括了城市园林植物(绿地)的布局、植物的配置和结构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设计是否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园林病虫害危害和繁衍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园林设计一定要考虑植保因素,不合理的园林设计,会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猖獗发生。园林设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和植保意识,最好在设计方案时有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参加。园林设计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论基础,既要考虑初期的园林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又要考虑后期规划和种植设计的生态功能完善性,考虑绿化栽培施工、养护管理对园林植物的长期健康的影响,使园林设计尽可能地符合或接近自然,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建立稳定而平衡的植物群落,创造一个既适合植物正常生长又不利病于虫害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严把植物检疫关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力度加大,为增加树木丰富度,提高景观效果,更多的树种、绿植苗木被引种调运,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极容易导致严重损失。近些年,一些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如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等,由于植物检疫把关不严,在我市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日益加重,防治费用大大增加,给园林病虫害防治带来很大压力。而且,由于园林绿化苗木以前接受检疫较少,很多调运单位和个人植物检疫意识差,认为检疫是对植物调运的束缚,而忽略了其保护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调运单位和个人要主动到当地农业或林业部门进行咨询,接受检疫,在调运前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消毒处理等,防止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三、创造环境控制关

要针对每种园林植物的生物习性,创造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光照、水肥等外部条件,特别是在刚种植、移栽初期,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尽快生根、发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强树势和抗逆性。

做好环境清理。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土壤中都有可能潜伏大量的病原物,很多是病虫害的适宜隐藏场所,一旦条件适宜,容易成为初始病源和虫源,因此,要加强乔、灌木的整形修剪,剪掉病虫枝、干枯枝、过密枝、重叠枝等,同时要注意及时清理,使周围环境干净清洁,减少发病源。

强化日常养护措施。病虫害也可在日常管理中得到有效控制,譬如红蜘蛛卵的萌发必须是在空气干燥的情形下发生,如果我们能在其发生时期增加易发生植物周围的空气湿度,则会有效降减轻蜘蛛的发生程度。大叶女贞和桂花一些花木忌烟尘,大叶女贞叶枯病在叶面上长期滞留灰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可以经常在叶面实施水雾喷洒,则叶枯病很少发生。

四、把握好预防关

在某一地区,园林植物有其物候期,病虫害亦有发生危害规律,要在摸清当地主要园林病虫发生危害规律的前提,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正常情况下,濮阳市黄杨夜蛾4月上旬前后开始发生,红花草岩螨会在5月中旬发生,合欢叶蝉会在6月上旬前后发生,黄山栾蚜虫会在4月上旬、6月中旬和10月下旬发生三代,美国白蛾会在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发生等,把握每一种病虫发生时期,可提前采取物理、生物措施和化学用药,使用对路药剂,提前使用,在其未对植物造成伤害时,便将其消除在卵期和幼虫若虫期。对蛾蝶类昆虫,因为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具有成虫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等多少虫态,可以在各个时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成虫期可用性诱剂、灯光等诱杀,卵期、幼虫期采用杀卵、杀虫高效低毒环保的生物农药和细菌药物,蛹期采用聚蛹控蛹等措施,各个环节层层捕杀,消灭各个环节的危害基数。

五、掌握好药剂选择关

药物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最后措施,在害虫种群密度较大或病害迅速蔓延,如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发挥其他方法无可取代的必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化学防治在园林病虫害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慎之又慎选用农药品种。以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经济有效作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用药的筛选指标,把握好每种药剂归类、有效成份,可能对何种有益生物造成伤害、对何种病虫相对高效,药剂作用机理是内吸、胃毒还是其他作用等,以便在喷施时合理掌握。

常见药剂中,菊酯类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快相对高效,混灭威巴沙,吡虫啉、氧化乐果对刺吸类口器昆虫高效(蚧壳虫除外,需选专门药物),敌百虫对蝽类害虫有高效,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是广谱性杀虫药,可防治多种病害,但锈病、白粉病需选用粉锈宁(三唑酮)防治,霜霉病和疫病需选用瑞毒霉或疫霜灵防治,但加入多菌灵可起到增效剂的作用。代森锰锌对早熟禾等草坪的夏枯病高效,代森铵对土传虫害防治效果佳,福美砷对树木皮层的病害防治效果佳等。

花卉行业相关:城市绿地对园林苗木的要求


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无论从生态环境条件方面,还是从绿化目的的具体要求方面,都需要丰富多样的绿化苗木。如形式多样的公园,有地形变化,也有水旱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空间,可为多种多样的观赏植物提供生存环境。机关、学校、医院、陵园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绿化苗木的观赏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用不同的苗木进行绿化。工厂绿地会因具体的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对绿化植物种类提出抗粉尘、抗SO2等不同要求。

由上可见,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不断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中不仅需要数量足够的园林苗木供应,而且需要丰富多样的苗木种类。园林苗圃是专门为城市园林绿化定向繁殖和培育各种各样的优质绿化材料的基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基础。园林苗圃可以通过培育苗木、引种、驯化苗木、以及推广苗木等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园林苗圃本身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公园功能,可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内容。因而,园林苗圃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城市绿地多种多样,各绿地常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同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对各类绿地的绿化要求又有很大差别。这些独特性和差别,对园林绿化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也使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起到丰富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给人以美的感受、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的作用,还要起到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199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将城市绿地大致分为六类。

1、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和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小游园及街道广场绿地;

2、居住区绿地(除公园以外)居民居住区的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管界内的绿地;

4、防护绿地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火等目的的绿地;

5、风景林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在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中起作用,但尚未完善游览、休息和娱乐等设施的绿地;

6、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和草圃等。

花卉行业《花卉行业相关:城市园林植保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园林种植花卉设计要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