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樱桃根癌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近年来,樱桃根癌病(又称樱桃根部肿瘤病),在陕西蓝田大樱桃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树体健壮生长,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该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防控难度大,目前已成为樱桃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笔者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监测、调查和试验,总结出效果较为理想的樱桃根癌病综合防控技术,供广大果农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1症状表现

樱桃根癌病多发生于定植5年以上的樱桃树,病害症状多表现在表土下根颈部、主根与侧根连接处、接穗与砧木接合处等。肿瘤先从根部皮孔突起,在幼树主干上也能形成。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在病原细菌刺激下细胞迅速分裂而形成肿瘤。瘤体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直径0.5~8cm。幼嫩瘤淡褐色,表面粗糙不平,柔软,海绵状。继续扩展,肿瘤外层细胞死亡,颜色加深,内部组织木质化,形成较坚硬的瘤体。感病樱桃苗木早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根系发育受到影响,水分、养分流通受阻,出现细根少,树势弱、病株矮、叶片薄黄且容易提早脱落等症状。盛果期树感病后,果实小,结果期缩短,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2发生规律

樱桃根癌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病原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该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在土壤未分解的病残体中可存活2~3年,单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随病残体分解而死亡),且存活时间因土壤类型、含水量而异,雨水和灌溉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地下害虫、修剪工具、病残组织及有病菌存留的土壤也可传病;带菌苗木或接穗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修剪、嫁接、扦插、虫害、冻害或人为造成的伤口,均能导致病菌入侵。

樱桃根癌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因素有关。

①树体受病菌侵染的几率随土壤湿度增高而增加。瘤体的形成则以气温22℃最为适宜。

②土壤为碱性时有利于发病,在土壤pH6.2—8的范围内均能致病。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③受冻害重的樱桃树该病发生也相对更加严重。

④长期单一施用化肥造成毒素积累,容易导致该病逐年加重发生。

⑤盲目施用激素,干扰树体正常生理代谢,也容易诱发此病害。

⑥不同砧木抗病性差异很大,比如酸樱桃作砧木时根癌病发生较重,中国樱桃作砧木则很少发病。

3综合防控

1)选用无病苗木是控制该病蔓延的主要途径,严禁从樱桃根癌病发生区调运苗木。

2)在苗木嫁接时可选用抗病性较强的中国樱桃作砧木。

3)用于嫁接的砧木移栽时应进行根部检查,出圃苗木也要检查所有接穗,并在抽芽前将接口以下部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或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分钟,再放入20%石厌水中浸泡2分钟,或用K84菌株发酵产品制成的生物农药根癌宁、根癌清等30倍液浸根5分钟。

4)提高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果树成形与挂果的协调统一,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树体的抗病性。

①科学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虫孳生。推广化肥集中深施技术,做到氮、磷、钾相结合,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增施酸性肥料,并严格控制用量。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示范扩大微生物肥的用量,足墒时可选用根基生物有机肥,未结果幼树(1~3年生)每次用2—3kg/株,结果树依据树势产量每次3—5kg/株,沟施或穴施。

②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③根据天气预报,及时预防冻害:④合理修剪,尽量减少伤口。

5)发现病株及时用药处理。

①以3年生以上树为检查重点,先扒开病株根系周围土壤,露出病根后选用根癌清400倍液或10%杀菌优水剂300倍液灌根,3年生以上树5~7kg/株,6年生以上树40kg/株,药液渗完后及时覆土,连灌2—3次,间隔15—20天。

②抓住春灌和果实采收后两次用药防治关键时期,先扒开病株根系周围土壤,露出病根后选用复合型寡糖素800倍液或荧光假单胞杆菌500倍液灌根,间隔10—15天,再用壳聚糖800倍液灌根、每株15kg,每次灌完后及时覆土。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养殖:鸡腿白术根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为著名中药“浙八味”之一,主产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区,常年种植面积在5500hm2左右。根茎入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胎动不安,属常用大宗药材。

“鸡腿白术”以形似鸡腿而得名,是咸丰县农民的传统产业,年种植面积均在2000hm2以上,年产量在4000t以上。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被认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湖北)基地”、“湖北省道地药材白术GAP示范建设基地”。

根腐病是鸡腿白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降雨多或土壤粘重病害呈加重趋势,常导致白术成片死亡,该病常年病田率80%以上,病害损失近30%,部分田块因病失收。为此,从2024年起我们开展了“鸡腿白术规范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治”项目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主要病状

1.1病原白术根腐病为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

1.2症状发病初期根部呈黄褐色,随后变褐色而干瘪,并继续向茎部蔓延,后期根茎干腐,皮层与木质部脱离,叶片由绿转黄,顶部叶片萎蔫,直至全株枯死。发病率和损失率一般为20%~50%,严重时可达80%,甚至全田绝收。

根腐病在鸡腿白术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主要为害白术的细根和地下根茎,发病后白术的细根毛变褐干枯脱落,然后向根茎蔓延;当病害蔓延到根茎时,横切根茎可见到维管束变为红褐色;当根茎部的须根全部干枯脱落,根茎变软,外皮皱缩干腐。由于根系及维管束系统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养料和水分的吸收和输导,导致地上部心叶褪绿变黄,萎蔫下垂,呈失水状,后期全株枯死,死亡的植株极易从土中拔起。

2发病规律

据资料记载,该病菌以菌丝体、厚壁孢子在土壤中或依附于病残体组织上越冬。每年4月中旬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8月以后逐渐减轻。高温、高湿以及植株生长不良有利病害发生。田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在15~28℃范围内,气温与发病率成正相关。21~27℃为发病适温,25~26℃为最适温度,病情上升迅速。发病率曲线变化比气温变化延迟3~4天。降雨量增大,相对湿度增高,病害加重。在适温条件下,降雨高峰后10~15天出现发病高峰。大气相对湿度波峰后5~7天,出现发病波峰。地下有害生物(如蛴螬、线虫等)的为害,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会加重发病。病害发生程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在从未种过白术的田块中,砂地病害明显要轻,后期平均病株率11.9%,而土壤粘重的田块发病率常达60%以上。白术与玉米间作套种有互利作用,能降低病害发生程度。据初步分析,其原因是白术喜阴凉,忌土壤高湿,套种玉米后,玉米需水量大,明显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抑制了根腐病的发生,提高了白术保苗率。高温季节玉米又能遮荫降温,减少阳光直射,改善田间小气候。

«上一页12下一页»

花卉科普:枣树苗木冻害的发生与防治


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枣面积近几年迅速扩大,但随着2024冬季,2024出现寒冬,最低气温均超过零下23度,本地区红枣冻害面积较大,产生了较大损失。冻害是否发生取决于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树体储存养分的多少。树体木质化程度高即树体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高,树体抗逆性强,即抗冻能力强。树体储藏养分的多少即树体的充实度如何,树体充实度越高,树体的抗冻能力越强。在枣树的幼苗期,是它的整个发育期离抗冻能力最差的时期,此时期应早停水,停肥(在八月初)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其抗冻能力。幼树期不应过度追求产量,以养树为主。有部分枣农过量使用赤霉素,导致应该贮存于树体的养分用于挂果,使树势变弱,树体充实度降低,抗冻能力差,尤其以挂秋枣(黄皮枣)多的枣树表现较为明显,应减少枣农使用赤霉素的量,一年应控制在两次以下。

枣树已发生冻害的部位有两个:根茎和根系。根茎是枣树所有器官中进入休眠最晚,打破休眠最早的部位。在休眠期抗冻能力较强,打破休眠后抗冻能力差。此时期易受变湿产生的冻害,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涂白,绑扎,埋土,打保暖墙。根系不进入休眠期,它的抗冻能力主要取决于木质化程度和充实体,提高它的抗冻能力的办法,主要有放冬灌水,通过放冬灌水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可以减少冻土层的深度。但不能带冰过冬。

花卉养殖:樱桃叶部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叶斑病、皱叶病、煤污病、黑色轮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等近10种。在周口市川汇区常见的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等3种。现将其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樱桃叶点病

1.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类叶点菌。病菌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次年4~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和侵入,特别是在夏季降雨多的年份,或地势低洼、枝条枝叶密生且郁闭重的果园发病较重。

1.2症状被害初期的叶片其上病斑为淡绿色,渐变为红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终为灰白色。随病情加重,病斑扩展后边界不清,后期上面散生出诸多小黑点,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1.3防治要点对于此病宜综合防治,采用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防治要点:①人工防治。每年于冬、春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病虫枝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②农业防治。适时疏枝修剪,保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控制果园郁闭程度,以减轻病害发生。③药剂防治。在樱桃花芽萌动前,对整个树体均匀喷洒3~5°Be石硫合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在谢花时每隔10~15天喷洒1次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

2樱桃褪绿环斑病

2.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矮缩病毒褪绿环斑病株系PDV。该病由花粉传染和嫁接传染。嫁接带病毒的接穗,可导致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接穗部分枯死。如果是结果树染病,病株的生长量和产量明显降低,最多可减产90%以上。

2.2症状病毒侵染1~2年后,春天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色环斑、斑点或条斑。有些品种的叶片患病后斑点很小,呈针尖状。急性症状仅在被侵染的下一年出现,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后即隐蔽不显。慢性型病树,在侵染当年只在个别枝梢上显示症状。在1年生樱桃树上往往在下部叶片背面叶脉的两侧出现耳状突起,结果树很少产生耳突。在圆叶樱桃树叶上产生褪绿环纹、斑点或褪绿的栎叶状斑纹。

2.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严格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嫁接苗采用无病毒接穗嫁接。发现成龄果树病株应及时重点防治或者伐掉,严格避免有毒花粉传播病毒。②药剂防治。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及时喷洒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或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10%抑病灵水剂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3樱桃坏死环斑病

3.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普通株系。该病主要由嫁接传染,也可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染。此病毒多与李矮病毒复合侵染。如果樱桃园中有此病树存在,4~6天后全园均可感染。此病毒的潜育期因传染方式不同而异。春天嫁接接种,几周之内即可发病;而花粉传染一般在第2年发病。

3.2症状此病常在早春刚展开的少数叶片或部分枝条的叶片上产生症状。有急性型症状和慢性型症状之分。急性型症状常引起幼树死亡,染病幼树在嫩叶背面主脉基部一侧有时产生耳状突起。慢性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淡绿色至淡黄色环斑或条斑,在环斑的内部有褐色坏死斑点,其后坏死斑往往破碎脱落形成穿孔。在染病的第1~2年,病树常出现急性症状,病斑较大,整个叶面布满坏死斑;若是强毒株系和感病品种,则坏死部分扩展至全叶,其后叶肉组织全部破碎脱落,仅叶脉残留。如果接穗和砧木染病,其嫁接成活率可减少60%;带病樱桃树高度降低,直径减少,树体生长量明显下降,生产果园可减产30%~50%。

3.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毒砧木和接穗,培育无病毒苗木;严格栽植无病毒苗木。成龄樱桃树发现病株宜重点防治或者伐掉,避免有毒花粉或种子传播病毒。②药剂防治。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应及时喷洒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倍液、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0%抑病灵水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花卉行业:苗木猝倒病防控对策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是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苗木猝倒病可以通过圃地选择、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等措施来预防,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杆菌液剂进行防治。

一、症状

一是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称根腐型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尖镰孢(F.oxyspommSchl);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debaryanum)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

三、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四、防治措施

4.1选好圃地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4.2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am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4.3土壤和种子消毒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250kg/hm2药土。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

4.4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4.5精选良种,及时播种

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生活力、抵抗力强。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

4.6化学防治

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于苗木根颈部。还可以施1%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施用之后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1次。

4.7生物防治

将木霉菌粉或枯草芽孢杆菌液剂施入圃地表层10cm,混合均匀1周后播种,或用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进行“种子细菌化”,不仅可有效防治苗木猝倒病,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

花卉科普:苹果树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1 苹果树需肥规律

1.1苹果树一生的需肥特点

幼树阶段(1~3年生),果树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树冠和根系骨架的发育。因此,此期氮肥应是营养主体,以保证树体正常生长;适当补充磷、钾肥,以促进枝条成熟,达到安全越冬。初结果期(4~6年生),是果树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此时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微肥,适量控制氮肥,以促使转化。结果期(6年以后),果树转入以结果为主,消耗大量的养分,施肥上不但施肥量要足,而且营养成分要齐全,要均衡施肥。

1.2苹果树一年的需肥特点

苹果树根系在一年内没有自然休眠期,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可以全年不断生长,但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强度不同。根系一年内有3次生长高峰。一般从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第1次生长高峰。随着开花和新梢的加速生长,根的生长转入低潮。这次高峰发根较多,但时间短,主要依靠上年贮藏的养分。如果上年施肥不足时要以氮肥为主配合施入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肥。从新梢将近停止时起,到果实加速生长和花芽分化以前(6月底7月初),出现根的第2次生长高峰,这时由于叶片多、同化能力强、制造养分多,所以能促进根系迅速生长,并且生长时间较长、生长势强、发根数量多,是全年发根最多的时期。随着果实迅速增大、花芽大量分化和秋梢开始生长,地上部消耗养分增多,根的生长又转入低潮。在第3次根系生长高峰到来前要做好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氮及微量元素的追肥。自9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芽分化已初步奠定基础,果实已经采收,随着叶片所制造养分的回流,根系得到的养分增加,所以新根生长加快,又出现第3次生长高峰。这次高峰持续时间长,但长势较弱,随着温度降到接近O℃时便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这时在施足有机基肥的同时要重施氮肥、配施磷肥。

2 施肥原则

施肥应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相结合,以控氮、稳磷、增钾、补钙加微生物有机肥为原则。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施基肥。追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基肥施用量要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以上,追肥占总量30%左右,可分2~3次追肥,叶面肥在果树生长期根据叶色和长势变化补充喷施,缺啥补啥。施肥要与灌水相结合。

3 施肥类型及时期

3.1基肥

秋施基肥宜早不宜迟,应在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9月中旬至10月初)施入,但根据我县实际,以晚熟品种采收后立即施人为好。农家肥、碎秸秆、工厂有机肥等在施基肥时一次施入,农家肥不足的可选择施用工厂有机肥,如:精品有机肥等。化学肥施肥量的70%可在施基肥时混同有机肥一次施入,施肥深度以25~40cm为宜。基肥的施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环状、半环状沟施。多用于幼树、初果期树。结合扩盘进行,沟宽40cm,沟深60cm,逐年外扩。②条沟施肥。在肥料和人力不足时,可逐行或隔行挖沟,结合深翻进行。沟宽40cm,沟深40~60cm。③放射沟施。多用于成龄树。沟宽40cm,沟深40~60cm,沟长100cm,一般挖4~6条。④全园撒施。盛果期树根系遍布全园,可用此法,但易引起根系上移,可与其他施肥方法交替使用。撒施后要将肥料埋入土内20~30cm。

3.2追肥

追肥主要有3个时期,第1次在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可用磷酸二铵及各种复合肥,667m2施量20kg左右。第2次在新梢旺盛生长期与幼果膨大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氨态氮。第3次在果实膨大前期(8月上旬至9月中旬)追肥,主要以钾肥为主,667m2施硫酸钾50~70kg。

3.3叶面喷肥

叶面补肥每年可喷5~6次,喷施浓度应掌握在0.3%~0.5%之间,浓度过高,则产生肥害。叶面喷肥主要用于花芽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2次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果实膨大期(8月上旬至9月中旬)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钾200倍液喷施2次,防止苹果痘斑病、苦痘病等生理病害发生;在苹果补钙临界期(落花后40d内),间隔10d左右连喷2次氨基酸或腐殖酸钙肥600~800倍液。叶面喷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尤其是幼果期,以免灼伤果面。

3.4树干涂氨基酸肥

生长期在苹果树的主干上涂抹氨基酸肥料,能迅速补充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逆性。氨基酸涂干的时间是从树液流动期开始到采果前结束,涂抹氨基酸的部位是主干离地10cm往上,涂抹宽度为20~40cm。注意剪口、锯口及腐烂病疤上不要涂抹,每隔20d左右再涂干一次。生产中应用比较好的氨基酸液体肥料,如果友氨基酸、望康牌金毛肥、奇蕊氨基酸等等。涂抹氨基酸的果园如果发现有腐烂病,一定要在氨基酸肥中加入适量的杀菌剂,否则很容易造成腐烂病的传播蔓延。必要的话,每次腐烂病的发生高峰期应结合氨基酸涂干,可用氨基酸加果康宝或腐轮特,对病害的扩展蔓延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4 施肥量的确定

果树的施肥量受树龄、生长结果情况及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幼树、结果少的树常比大树、结果多的树施肥少;瘠薄土壤比肥沃土壤施肥要多。一般每667m2产量在2500~3500kg的盛果期树,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要达到2500~3500kg或更多。化学肥料按生产100kg果品需要1~1.2kg纯氮的量计算,氮、磷、钾的比例为1:0.8:(0.9~1),根据不同的施肥期配方施用。幼树一般667m2施农家肥1500~2000kg,化学肥料全年每株施氮肥(尿素)按0.25~0.5kg计算,N:P:K为1:0.9:0.9的比例配合施入速效氮、磷、钾,即可保证幼树旺盛生长。

施肥应注意:①施基肥挖沟或穴时,沟或穴应距主干50~60cm,要避免伤及1cm以上粗的大根,随施随覆土,注意保墒。②叶面喷肥应在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也可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叶肥稀释浓度要以产品说明为准,要充分搅拌,喷洒均匀。

花卉百科:湿地芦苇大禾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建群植物以普通芦苇为主,芦苇是多年生的湿生植物,群体内部密度较大,潮湿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各种昆虫的生长繁殖。大禾螟属于禾螟亚科昆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也是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经常发生的害虫之一,每年在各个芦苇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该害虫不但破坏了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植被,干扰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还直接影响了芦苇质量,降低了芦苇产量。

1形态特征

雄成虫翅展22~26mm,雌蛾32~40mm,体黄褐色,额扁圆,被以粗糙鳞毛。单眼黑色有毛隆,下唇须黄褐色,向前伸超过头长2倍,下鄂须鸟嘴状,淡黄色。口喙退化,触角丝状具纤毛,前翅狭长黄褐色,散布有橙色鳞片,中室端脉有2个小黑点,中室中部基域下方各有1个黑褐色斑点,前缘顶角附近向后缘有1条深褐色斜线[1]。雌蛾前翅沿中轴有1条黑褐色纵带,后翅白色,缘毛白色。腹部末端有黄褐色鳞毛丛,雄蛾后翅及其缘毛淡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35mm,圆筒形,乳白色,密布褐色细点,头黄褐色,颊区有单眼6枚,呈弧形排列,上唇及下颚黑褐色,其他淡黄色,胸部各节各具胸足1对。气门位于前胸盾片下方,气门前刚毛2根,腹部3~6节各有腹足1对,腹部末节有臀足1对,第1~8腹节各有气门1对,腹足趾钩双序全环状、黑褐色、臀板(肛上片)两侧各有色斑,刚毛4根[2]。蛹:圆筒形,初期为乳白色,后变淡褐色,羽化时为黑褐色,头壳黑褐色,复眼灰黑色,腹部第2~8节各有气门1对,后足长达第7腹节,腹部末端光滑无臀棘。

2生活习性

目前发现大禾螟只取食芦苇1种植物,每头幼虫可为害1~3株芦苇,每株芦苇内只有1只幼虫为害。据报道,大禾螟幼虫为害甘蔗时,幼虫取食先从心叶向下逐渐钻孔,然后爬到生长点为害,使甘蔗产生枯心,直至叶片变黄枯死,这与为害芦苇的症状不同。大禾螟幼虫为害芦苇时,将芦苇咬断,幼虫进入芦苇茎节内部,向下取食为害,直至茎节端部。老熟幼虫在芦苇地下茎内化蛹,蛹期15d左右。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藏于芦苇枯鞘中或杂草丛中,用黑光灯可诱集到大量成虫。

3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水面处咬断新生的幼嫩芦苇后,钻进水面下的芦苇内取食,将内部的可食物食光后,幼虫即转入另一株芦苇继续为害。幼虫转移时,方式比较奇特,先将原来受害植株端部咬断成4~5cm长的小段,幼虫将自身的尾半部分藏于其中,头胸部露在外,依靠头部摇摆,呈划水姿势,借助水层和风力攀附到另一株芦苇上,咬断幼嫩芦苇后,进入苇茎内部继续取食芦苇茎的内部组织[3]。这种转株方式可以减少幼虫在移动过程中的体能消耗,并可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会,提高幼虫转株的成功率。幼虫只为害芦苇水面以下和土层中的竖茎,目前未发现为害芦苇的地下横茎。

4发生规律

大禾螟在芦苇上只发现为害有水层覆盖的苗期芦苇,特别是长期积水的芦苇湿地,干旱或潮湿芦苇湿地内没发现该虫。长年淹水的地块发生最严重,受害轻重与芦苇湿地淹水时间长短成正比,一年四季有水层的地块是该害虫的常发地。水深在30~60cm地块发生严重,水深在20cm地块发生极少或不发生。发生密度以60cm水深为中心,依芦苇长势向四周呈辐射状蔓延,中心点发生密度最大,离中心点越远发生密度越小。幼虫4—5月出现,蛹期15d左右,6—7月出现成虫,幼虫危害期5—7月。目前尚不清楚大禾螟成虫产卵于何处、卵何时孵化及越冬状态。

5防治措施

5.1灯光诱蛾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虫源。可在大禾螟发生严重的地块或附近地块设置黑光灯,既可诱杀其他害虫,也可诱杀到大量的大禾螟成虫。既可在芦苇湿地养殖区内,也可在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诱集各种害虫作为鱼蟹饵料。

5.2人工防治

由于幼虫的特殊为害方式,在该虫发生地很容易发现大量的幼苗漂浮在水面,因此在芦苇生产和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现被害虫咬断无尖的芦苇苗,拔除水面下的受害株,带离发生地进行销毁处理,即可有效防除该虫[4]。带出田间的受害芦苇,无需做任何处理,因为大禾螟幼虫在没有水层的条件下无法转株为害。

5.3水层管理

水层管理应做到见干见湿。所谓见干见湿就是对芦苇湿地经常性地进行排灌,因为大禾螟在芦苇湿地经常发生在有水层和长期淹水的地块,幼虫转株为害也是依靠水层作为载体。因此,经常排灌水可以有效阻滞幼虫的转株速度,增加幼虫在转株过程中的死亡数量,达到防治目的。同时,经常排灌水,可增强芦苇地下根茎的活力和芦苇发芽力,能有效补偿由于大禾螟为害造成的密度损失。

5.4合理烧塘

采取适当合理的烧塘可减少翌年的虫源基数,这也是芦苇湿地管理过程中的常用措施,同时可兼顾防治其他害虫。但烧塘的做法不能连年使用,只能作为防治芦苇湿地病虫草害的方法之一,不到必要时尽量不要采用。

5.5生物防治

大禾螟的幼虫和蛹经常被寄生蜂所寄生。因此,可以利用寄生蜂防治大禾螟,该措施有可能成为将来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花卉百科:桃树苗木根癌病防治技术


桃树根癌病是属于已知的根癌土壤杆菌侵染引起而最难防治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桃树根癌病从为害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为根茎癌型、根癌型、茎癌型等三种。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地区桃树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根癌病日趋严重,传播面积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在北京平谷、房山、密云和海淀等区县的繁育苗圃、重点果园调查,一般桃树根癌病的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地块病株率高连80%,有的甚至毁园绝收。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一、病原形态

根癌细菌形态简单,短杆状,体形很小0.8mmx(1~1.5)mmx3mm,能游动,具1~4根周生鞭毛。革兰氏阴性反应。

二、病害症状

据田间调查,桃树整个生长过程都可遭受根癌病的侵染,其为害部位和程度有所不同。苗木、幼树根茎部位的病害往往重于成年结果大树,但其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如前几年,北京市平谷区望马台村和海淀区西山农场,调进桃苗和樱桃苗定植后,发生大量根癌病害,由于当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焚毁改种,避免了后来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田间常见的三种类型介绍如下。

1.根茎癌型

这是典型症状,发生数量大,占总调查的95%,病害发生在桃树关键的根茎接合部,直接影响对营养和水份的正常吸收和运输,造成树体生长不良,发病严重的可导致树体死亡,损失巨大。

2.根癌型

病害发生在桃树各种水平的根上,随着根的粗细分布,癌的大小各异,严重的植株矮小,若根根见病癌时并可导致死亡。

3.茎癌型

病害发生在地上苗木茎基部,是农事操作不当,如嫁接和临时栽植造成的伤口易引起病菌感染。应早发现及时清除。

三、发病规律

1.病害初次侵染来源

通过调查试验表明,桃根癌病的初次侵染来源一是土壤带菌,二是病残体带菌。

2.病害传播途径

一是苗木带菌传播,它是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二是种子带菌传播。

3.不同pH值与根癌杆菌生长关系

病菌在供试pH值6~9的范围均可生长繁殖,以pH值8最佳,pH值55的酸性条件下病菌不能生长。病菌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由此可见以往传统上用偏碱性药物如石硫合剂等处理土壤防病的措施是不妥的。

4.致死温度测定

活体野生菌需7h,离体培养菌需3h。

四、防治对策

1药剂处理伤口防病技术:在一年生桃苗茎基部用芽接刃切伤,深达木质部,然后涂抹次氯酸钠、硫酸庆大霉素,待药液蒸发干,再涂抹活体野生菌液,迅速用塑料带捆扎伤口保湿防病效果最好达90%。

2用K84处理桃种仁育苗技术:用2倍液的K84溶剂拌种,直接播种于无病苗圃。防效最高达到88.1g%。

3建立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培育无病壮苗,严禁病区和集市的苗木调入无病区,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验消毒工作,防止病害传入新区。

4零星轻病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害继续传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焚毁,对病点周围土壤彻底消毒处理,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5对重病区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治理改造,控制降低发病率,减少初侵染来源,强化农业措施,改变种植结构,如实行葡萄多年轮作,控制病情发展。

了解花卉:金叶女贞苗木褐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金叶女贞具有生长快速、抗旱、耐修剪、金黄色叶期长、大色块组景效果好等优点,在豫北地区被广泛用作模纹色带造型和大色块种植。但由于片植过密,养护管理不到位,金叶女贞褐斑病成为近年来豫北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破坏景观效果。针对这种状况,近几年我们重点对金叶女贞生长、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对致病的原因进行研究,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在雨季发病高峰期,有效地降低了此病的危害。

1发病症状

通过几年来对濮阳市人民路、振兴路、黄河路、京开路、龙城广场等不同绿地栽植的金叶女贞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在7月中旬金叶女贞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失绿小圆斑,后变为紫色或褐色,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5~10mm×3~5mm;后期叶片正面病斑中央呈浅黄褐色或灰白色,微凸起,边缘呈褐色,颜色较中央深,病斑上出现较明显的轮纹,病斑周围有不规则形水渍状浅褐色腐烂;叶片背面病斑中央凹陷,颜色较正面浅;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叶片背面散生着许多黑色小霉点,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黑色霉点。先发病于老叶、叶尖、叶缘、叶基部,后逐渐向中间发展,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达全叶1/2~2/3,此时只需轻轻触动植株,叶片就会纷纷落下。

2发病机理和环境特征

经致病性测定观察,引起金叶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素馨生棒孢(CorynesporajasminiicolaMeenu,Kharwar&Bhartiya),该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孢子萌发适温为18~27℃,在温度合适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孢子几小时内即可萌发。如果植株栽植密,通风透光差,植株间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湿、温度适宜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复侵染,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病害大发生。

据观察,重症发病植株主要环境特征有:①种植时间较长的易发病;②高密度大色块的绿地易发病,且呈辐射状扩散;③修剪比较频繁的植株传病速度快;④不注意肥水管理,土壤干旱的绿地发病重;⑤未注意早期预防的绿地发病重。

3化学防治

3.1喷施石硫合剂杀菌预防自每年3月份气温开始回升起,就着手采取预防措施。3月20日左右开始对辖区内金叶女贞喷施石硫合剂45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共喷3次。11月份仍按上述办法喷石硫合剂防治2次。

3.2多种杀菌剂交替使用从每年的4月13日开始,采取每间隔7~10天喷1次多菌灵、精品甲托、三唑酮、代森锰锌、百菌清等500~800倍液,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7月中旬发现人民路、京开大道南段有几小片发生轻度落叶,在杀菌剂中掺入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金叶女贞的生长势与抗病性,经观察效果不错。后期可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

3.3尝试新药品进行防治8月份发现病害后,及时采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世苗”配防水剂“水动力”20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10天喷施1次,共喷3次,防治效果比较明显,及时控制了病害漫延。

4其它措施

4.1改良立地条件建议种植时要合理密植,而且随着植株的生长合理疏枝,增强植株内部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种植地切勿发生积水。

4.2减少病害侵染来源清除种植地中的病残体、落叶,并随时清除杂草。这样不仅能减少侵染来源,还能增加通风、透光,为植株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4.3加强肥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植株本身的抗性。春秋季施用有机肥1次,也可在雨季撒施复合肥,利于提高金叶女贞的抗病性和促进病后及早恢复。

4.4合理修剪降低发病率7月份雨季开始进入金叶女贞发病期,应采取轻度修剪的原则,并且每次修剪过后,及时处理伤口,喷施1次杀菌剂,有效地降低了褐斑病的发病率。通过观察,雨季修剪越勤,发病越重;2024年以来,我们在春季对人民路、黄河路的金叶女贞色块进行重剪或疏枝试验。实践证明,经过重剪或疏枝的金叶女贞色块,结合药剂预防,在高温高湿季节没有发病。

5小结

药剂防治取得较好效果与科学的防治技术是分不开的。首先,要注意观察和研究,掌握该病发病规律,抓住防治最佳时机,做到提前预防;其次,要科学合理配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在药物防治的同时,加强养护管理,改良金叶女贞立地条件,通过合理修剪使得其通风、透光,减少病源等。经过4年多的试验观察,截止2024年夏季,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管辖区内的金叶女贞没有发生大面积病害,保证了金叶女贞的正常生长,营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

花卉科普:吊兰的栽培与养护


吊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百合科,一年四季青葱怡人,其花清香雅致,色泽怡人,可以有效地吸取空气中的甲醛,是很好的室内净化器。其叶柔静细长,自上而下飘垂,如展翅欲飞的仙鹤,所以又有“折鹤兰”的美称。

1形态特征

吊兰在中国有垂盆草、桂兰、钩兰等别称,在西欧则被称作飞机草或蜘蛛草。吊兰原产于南非,为宿根草本,条状叶片,花朵为白色,春夏间开放。室内养殖的吊兰冬季也可开花。随着园艺技术的不断提升,除了常见的纯绿叶吊兰之外,又新增了叶缘绿色叶中为黄白色的金心吊兰,叶片主脉周围具有银白色纵向条纹的银心吊兰,叶片主脉为紫色的彩叶吊兰以及镶有黄色条纹的金边吊兰等等。吊兰仪态大方,是室内观赏花卉中的首选佳品。

2生活习性

吊兰适应性强,比较耐旱,适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过寒,温度一般为20~24℃,冬季保持在12℃以上。因其性喜湿润温暖,稍喜阴凉的环境,不适强光,所以中等光线下即可枝繁叶茂。

3栽培管理

吊兰的栽培方法一般分为“土养”和“水养”2种。

3.1“土养”

3.1.1基质的配制。盆栽用土不宜单一,最好用混合土作基质。将腐叶土或泥炭土,加上优良的园土、河沙,三者等量混合,再加入少量的基肥。这样混合而成的土壤富含腐殖质,十分肥沃,通透性强,非常适合吊兰的栽培。

3.1.2繁殖方法。通常吊兰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分株、播种等。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宜分株,因而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进行,适宜2~3年的植株。将吊兰从盆中移出后,去掉陈土和朽根,将老根切分为2~3丛,分别移植盆栽养成新的植株。也可取其生长季时走茎上的小植株进行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均无季节限制,注意温度适宜,冬季不宜过低。需要注意的是种子繁殖,覆土不宜过厚。选择的花盆大小要适宜,不能过小也不可过大,应与幼苗的大小适宜。栽培时,用瓦片将盆底的通气孔堵住2/3左右,将碎骨片、培养土放入盆底,把幼苗移入花盆中间,将培养土填至花盆口2~3cm处,按实。浇透水,放置温暖弱光处,待其长成后正常养护。

3.1.3养护管理方法。在土养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水分:吊兰性喜阴凉,适宜湿润的环境,所以要给足水分,特别是植株生长旺盛的夏季,应每天向叶面喷水,早晚浇水,以防叶面枯黄生长不良。但冬季不能浇水过频,春秋两季也以每天1次为佳。只要空气不干燥,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即可。过度积水易引发根腐病。另外注意,要经常清洁植株叶面灰尘,修剪枯黄叶片,保证植株洁净健康成长。

②光照:吊兰不宜强光直射,为了不使叶尖枯黄,在炎热的夏季,只需20%~30%的光照,而且最好是斜射过来的弱光,这样可以使吊兰长得更加健壮茂盛。相反,寒冷的冬季就要适度增加光照,可将吊兰置于有阳光的地方,这样叶面会更加有光泽,鲜翠玲珑。

③施肥:每年的3~9月期间,一般9天左右施1次有机肥液。夏季高温时不施肥,冬季气温低于10℃时不施肥。对于特殊的花叶品种,氮肥要适当少施,否则可能会引起花叶颜色变浅,更严重的还会完全消失,使植株的美观大打折扣。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取用骨粉、蛋壳等沤制的有机肥,充分发酵后稀释,每10~15天左右施肥1次,可使花叶鲜美亮丽。

④更换盆土:为了使吊兰更加繁茂,应在每年春季为植株更换盆土。如果基肥足够深,也可2年更换1次。将植株从盆中取出,除去陈土和朽根,重新填上通透性好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然后用腐熟的饼肥或骨粉做基肥。放置阴凉温暖处待其恢复健壮后,正常护养,注意保持通风。

综上所述,只要保持植株盆土通透,富有营养,多注意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光照,保持室内通风,吊兰都可以护理得很好,成为居室的一道亮丽风景。

3.2“水养”

3.2.1养殖方式。水养是建立在土养的基础之上的,将成长健康的吊兰挖出,洗净根部的泥土,去除烂掉的根叶。清理洁净后插入装满清水的容器当中,最好是透明的玻璃容器,不可太浅。根部不要全部入水,留1/4于水面,保证植株正常呼吸。只需3~4天换水1次,冬季可以更久一点。

3.2.2营养液。普通的营养液稀释后即可,也可以在水中加些氮肥或者颗粒复合肥,用量与水为1:1500。或者用发酵了3~4天的淘米水,取其表层清液,1:10的比例与水调和。1~2个月更新1次即可。

3.2.3养护。不同的品种,水养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花叶品种如银心吊兰、金心吊兰等水养相对容易,绿色品种极易烂根。因此水养前要勤加修剪,及时除去烂掉的部分,加大换水频率。相对来说,匍匐枝伸长的种类,可以利用子株繁殖,但修剪时要注意不要破坏株形。

光照、温度等都与土养类似,不可在强光下曝晒,温度不宜过低过高,最好放置通风处,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空气湿润等等。相对来说,水养也许更加繁琐一点,但是水养出来的吊兰效果会更加好,水润灵秀,自有一种别样的风情。

花卉科普:桃褐腐病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


在贮运期间继续传染发病,成为当前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观察,一般年份桃园发病率在10%左右,多雨年份30%~40%,管理粗放的桃园发病率高达70%~80%,严重时甚至绝收。

1发生规律与特点

1.1侵染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位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的僵果,即病菌的假菌核,第二年春季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虫伤、机械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也可以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果柄和枝梢。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果、病花表面会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1.2发生时间

桃褐腐病2月中旬即开始初侵染,直至采收期(6月中下旬)均可为害,开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及时连续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染,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1.3影响发病程度的因素

桃褐腐病的发病程度与气候、品种、树势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虫伤常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较感病,如‘西选一号’发病率35.8%、‘雨花露’发病率42.3%、‘礼品桃’发病率56.3%、‘白凤’发病率23.8%;表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实状态的品种发病较轻,如‘白玉’油桃发病率10.9%、‘砂子早生’发病率12.3%。

2防治措施

2.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增施、早施有机肥,1月开沟株施超大生物有机肥3kg,适当补充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负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2清除病源

结合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喷1次5°Be石硫合剂封园,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的僵果和病枝,集中烧毁。

2.3及时防治害虫

桃食心虫、桃蛀螟、蝽象等为害造成的伤口往往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减少伤口,减轻病害的发生。

2.4药剂防治

桃褐腐病具有侵染时间早、侵染期长的特点,应注意前期及时喷药和连续喷药,保护花和果实。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以杀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花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或品种,如油桃、‘西选一号’水蜜桃,于花蕾露红时喷50%腐霉利600倍液,花谢2/3时结合防治炭疽病喷50%腐霉利600倍液加50%咪鲜胺锰盐1500倍液。以后每10d左右喷1次药,采前10d停药,药剂可选择80%金纳海1500倍液,二氰蒽醌1500倍液等。

喷药技术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宜选择压力大、雾点细的电动喷雾器或(柴油或汽油)机动喷雾器,喷药要细致周到,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全,枝干、果面要喷湿,为了增加药液的渗透能力和抗雨水冲刷能力,在药液中可加入0.03%有机硅溶液。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科普:樱桃根癌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害虫防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