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花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种植方法:梅花叶穿孔病防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

梅花叶片穿孔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梅花叶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圆点,逐渐扩大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颜色较深,并且容易产生离层脱落而穿孔,严重时导致提前落叶,影响生长发育及来年开花。

梅花叶穿孔病的病原真菌是尾孢属的一种。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因此,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如果梅桩管理不好,树势衰弱,则病情更加严重。

梅花叶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盆栽时,栽培土应选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连续阴雨的季节可适当遮盖以防盆土过湿。

二是:应清除落叶和枯叶、病枝和枯枝,集中烧掉,以减少病源。

三是: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l∶1∶160~200等量式波尔多液。 

以上就是梅花叶穿孔病防治方法方法,你了解了吗? 

XZH52.COM精选阅读

桂花叶枯病防治


症状
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病原
病原菌为PhyllostictaosmanthicolaTrin.,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近坏形,有孔口,直径100-150微米。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单胞,无色,大小为6.0-9.5*1.8-2.5微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发生规律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左右。在广州,病害发生多在7-11月。盆栽场所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时,或植株生长衰弱时都会病重。病害在经冬后的老叶上发生较多。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加强培育管理。盆栽桂花要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冬季还应清除病落叶,以养活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初期可喷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种植方法:梅花叶肿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着人们的进步。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

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着人们的进步。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使梅花叶片变褐干枯。叶肿病对梅花的危害也是不小的,我们应当及时的进行防治哦。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梅花叶肿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梅花叶肿病症状

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

梅花叶肿病病原

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

梅花叶肿病发生规律

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2024关于梅花疮痂病防治方法


梅花疮痂病主要危害枝梢,也可侵害叶片。新梢被侵染后,先产生浅褐色圆形小点,边缘带紫褐色。下面介绍一下梅花疮痂病防治方法。

一、症状:主要危害枝梢,也可侵害叶片。新梢被侵染后,先产生浅褐色圆形小点,边缘带紫褐色。到秋季,病斑直径可扩大到3毫米左右,紫褐色或黑褐色,略突起。第2年病斑变成灰色至暗灰色,并生有黑色小点,后渐渐扩大,直径2至3毫米,病斑小而数量多。在叶上的病斑为多角形,淡绿色。

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翌年4至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层而侵入。侵入后,菌丝不深入寄主组织和细胞内部,反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进行扩展繁殖,并形成束状或垫状菌丝体,然后从其上长出分生孢子梗,突出寄主角质层而外露。

病害潜育期达30天左右。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从2至32℃,最适温为18至24℃。春季和初夏多雨潮湿利于发病,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至6月气温较高,多雨、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

三、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彻底剪掉发病的枝条,并带出田外烧毁。

2、新栽植的梅园,注意密度不要太大,以免梅花长大后因密度太大,梅花枝条因风雨相互摩擦、碰撞,使得病菌相互传播流行。

3、在梅花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5、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福镁锌可湿性粉剂30 0至500倍液,每隔5至7天喷1次,共喷2至3次。

以上就是梅花疮痂病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种植方法:沙漠玫瑰软腐病防治


沙漠玫瑰软腐病是危害沙漠玫瑰的一种主要病害,沙漠玫瑰花朵艳丽,开花繁茂,植株矮壮,尤其是根茎部分姿态古朴苍劲,引入我国已有10余年,生长良好,但是其软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常常会造成整株死亡。

1、沙漠玫瑰软腐病的症状:

软腐病是沙漠玫瑰的一种主要病害,沙漠玫瑰在近地表处发生水渍状软化,最初为白色或淡黄色,最后变成暗褐色,在潮湿情况下会破裂腐烂并且有臭味,内部组织黑色,触摸时又粘又软。

2、沙漠玫瑰软腐病的病因:

沙漠玫瑰软腐病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闷热、通风不良或盆内积水所造成。

3、沙漠玫瑰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①栽培时选择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沙质壤土,可用3份粗砂、1份腐叶土另加少量的草木灰,不要用园土做育苗土。

②为了提早预防软腐病的发生,应当从定植苗开始,首先是对栽花的盆土消毒,土壤须用。0.5%一1%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每平相互传染。深度一般以小苗颈部微露出上面,成苗茎颈部露出上面约1/3、老块茎露出上面1/2为宜。

③浇水:平时浇水不可过多,以免盆土过湿,特别是上盆初期要注意少浇水,天气炎热时以微潮为好,从9月上旬开始可适当多浇些水。

④药物防治:每隔1个月左右,应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150~200倍波尔多液。

花卉种植科普:玫瑰锈病防治方法


玫瑰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轻壤土,下面介绍一下玫瑰锈病防治方法。

一、玫瑰锈病发病症状

玫瑰锈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在西南各地发生普遍,四季温暖、冬雨多雾地区发病较重,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在我省一些地区发病率高达80%。

白花、紫花玫瑰均受感染,引起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同时还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此病侵染叶片、叶柄、花萼和嫩茎,先在正面出现小黄点,或桔红色多角形病斑,6、7月份叶片反面出现许多杏黄色粉状物,在叶柄和嫩枝上病斑为黄色瘤状突起。

这是它的夏孢子,由风雨传播扩散。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玫瑰多孢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部及残株落叶上越冬。

二、玫瑰锈病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抵抗力;注意通风透光及排水,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湿度,减少发病条件。

3.化学防治,5~8月间每两周喷一次1∶1∶150~200倍波尔多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也可选用下列农药进行喷雾:97%敌锈钠250~300倍液(每百斤药液中加入50~100克肥皂粉),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绿得保300~4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福星乳油5000~8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等。

种植方法:玉兰的黑斑病防治


玉兰的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玉兰的黑斑病防治方法。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及时松土浇水,北方注意防霜冻害。

2、及时清除地面落叶,剪除树上重病叶,集中深埋。

3、发病初期,喷洒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或0.3~0.5Be石硫合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王铜悬浮剂,25%络氨铜水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施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性病害特效。

以上就是玉兰的黑斑病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种植知识:月季锈病防治


月季锈病病原为多胞锈菌。月季锈病菌为害叶片、嫩枝、花和果。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突破下表皮散出桔红色粉末,即病菌锈孢子堆。

月季锈病病原为多胞锈菌。月季锈病菌为害叶片、嫩枝、花和果。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突破下表皮散出桔红色粉末,即病菌锈孢子堆。直径0.5-1.5毫米,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环圈。叶片正面则生有橙黄色小疱斑,即病菌性孢子器。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面又产生稍呈多角形较大的病斑,约3-5毫米,并生有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堆。秋末后叶背上又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病菌冬孢子堆。嫩枝和果实受侵染,病斑明显地凸起,圆形或长椭圆形。

月季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多孢锈菌属的蔷薇多孢锈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而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这些孢子都有不同形态、功能和侵染传播能力。

月季锈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病枝叶上越冬。次年冬孢子萌发出担孢子,侵入植株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再侵染产生夏孢子,夏孢子由气孔侵入,风雨传播,在生长季节进行反复侵染,扩展为害。冬孢子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摄氏度,锈孢子最适为10-21摄氏度,夏孢子最适为19-27摄氏度。一般秋雨多,春季病芽率高;春雨多,则病叶率高。夏季温度高或冬季温度低。寒冷时间长,病害发生一般不太严重,若四季温暖、多雨、多露雾的年份,夏孢子可终年生长侵染,病害则发生严重。品种间以重瓣红玫瑰,甘肃小叶玫瑰最感病,而北京单瓣红玫瑰、白玫瑰、苏联香水玫瑰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1、结合清理建园和修剪,去掉病枝、病叶和病芽,扫除田间落叶,集中烧毁。

2、适当增施钙、钾、磷、镁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喷洒25%粉锈灵1500倍液或50%二硝散可湿粉剂200倍液或75%氧化萎锈灵乳剂3000倍液。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种植花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种植方法:梅花叶穿孔病防治”,但愿对您的种植花卉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