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养护对策",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为了美化环境和保护行道树的生长,现在城市人行道上的行道树都砌筑了树池。从各地城市行道树及树池可看出,树池样式多姿多彩,但行道树长势有好有坏,这与树池树穴的建筑设计和行道树的种植养护措施有关。从城市道路建筑的结构组成可看出道路基层土体的物化性质极不适合行道树根系生长。所以在挖树穴砌筑树池时应采取措施改善行道树根系的生长环境。

一、行道树的长势分析

笔者观察发现某路段的行道树长得高矮不一,差别较大。通过测量53株女贞树的数据显示:胸径平均值为9.01cm,最大14.5cm,最小6cm;高度平均值为3.88m,最高6.5m,最矮3m;冠幅平均值为2.65m,最大4.8m,最小2m。这条路的女贞树是10年前种植的,当时胸径是5cm,而同期种植在住宅小区里女贞树在同样的养护条件下胸径都在15cm以上,高度都在6m以上,冠幅都在5m以上,相比之下悬殊甚远(表1)。

现有女贞树的树池为混凝土浇成,边长为1m,但树池是1年前路面改造时才补做的,大多数树穴大约长宽深分别为0.45m×0.45m×0.45m。由于长势不佳,大多出现滞长成了“小老树”。

通过观察发现行道树到道路侧石线边缘的距离是50~60cm不等,道路侧石旁边相隔一定距离有一雨水收水井,对应每个收水井都有一个雨水检查井建在人行道上,两者相距约2m。所有离收水井近的行道树的长势都比远离收水井近的的好。通过统计52棵树的数据,其生长情况对比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树池里行道树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早衰滞长现象,应是由于树木根系生长受树池的约束影响所引起。从表2可以看出,靠雨水井近的行道树长势好点,说明雨水井对树池内树木根系的生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树池对行道树生长的影响分析

1.人行道及树池的筑造

城市道路建造从路基素土压实开始到灰土垫层压实、二灰土压实、二灰配石基层压实、最后到面层砼或沥青,这样算下来呈碱性并被压实的土体一般厚1m左右,此土体的二灰配石基层宽度比设计路面宽度多出50cm以上,而二灰土以下的土体一般多出1m左右,这就意味着上述行道树就种在一个呈碱性的、体积小的、周围土体结实且没有肥力的树穴中,此树穴就如同一个花盆,其中的行道树就如同营养不良的“盆景树”。

收水井和检查井都是砖砌结构,深度1.3m或1.6m以上,有较大的空间,收水井和检查井的有水期较长,这里的湿度比较大并且相对稳定。这样空气充足、湿度较大的有利条件被离得较近的行道树根系所利用。收水井和检查井都是砖砌结构,砖会吸收水分,水分会渗透到土中,再被行道树根系吸收,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在人工补水不足的情况之下这种优势就会表现出来。

2.树池的规格、位置

城市行道树树池一般挨着道路侧石砌筑,这样可尽量扩大人行道上行人的活动空间,增加行人的舒适感。2000年颁布的《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定(试行)》中规定乔木中心距道路侧石线边缘不小于0.70~0.95m。这个距离就考虑了尽量避让碱性坚实的路基和交通安全性,这个规定距离比上述女贞树离道路侧石线边缘的距离0.5m要合理的多。笔者认为这个距离应为0.95m以上为宜,这样更有利行道树的生长。

树池树穴的规格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城市人行道的宽度一般在3~5m之间,有的只有2m左右,为了便于行人通行,树池的规格要根据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量的多少来决定。2024年《无锡市行道树种植技术规程(试行)》中规定“树穴规格(净宽)不应小于长×宽×深:1.2m×1.2m×1.0m,如道路宽度不够,树穴最低宽度不低于1.0m。”树穴深度至少要挖到老土层,再挖松30cm的老土层,给行道树根系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坏境。树池的内径应不小于树穴的净宽,这样有利于行道树种植后的补水施肥透气等的养护管理。

三、树池内行道树种植养护的对策

1.树池内行道树的水肥气管理

(1)客土

原树穴内的土是没有多少肥力的碱性杂土,必须换成有肥力的酸碱适中的种植土,用腐殖土和腐熟有机肥做基肥,能够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这是提高行道树成活率使行道树快速成冠的基本条件。

(2)树池的覆盖物

一般在树池里使用覆盖物,这些覆盖材料包括金属树篦、塑料树篦、鹅卵石、树皮、陶粒、混凝土透水砖、改性的环氧树脂、植物材料等。这些覆盖物都有各自的利弊,如金属树篦易被盗,塑料树篦易老化,鹅卵石、树皮、陶粒易散失,改性的环氧树脂造价高,植物材料虽然环保但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混凝土透水砖造价适中实用便于行道树的养护管理。这里推荐一种“井”字形混凝土透水砖,这种砖的透水透气性好,规格为25cm×25cm×6cm,表面凹凸不平,拼装后边沿可与人行道齐平但明显有别于人行道的透水砖,便于行人辨认,每块砖拼接后都有6cm×6cm的空间,透气透水,便于做好养护时的补气补水补肥等工作。

(3)补气

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除了客土、树池覆盖外,还要使用辅助措施,如种植时埋设透气网袋和PVC透气管,透气网袋就是在网袋里装满直径在10cm左右的陶粒或浮石,埋在行道树根部土球的下方做为透气通道。埋设PVC透气管就是把直径50mm或75mm的PVC管埋在树穴里,管子的一头埋在树穴底部,一头露出树池土面。埋在地下的端部打孔以透气,周围堆拥好碎石作为过滤层以防泥土堵住孔眼。

(14)补水

行道树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根部的吸收,而树池树穴内根系的吸水量因根系的特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制约,要保持行道树的正常生长就必须人工补水。上述埋设的PVC透气管其实也是很好的补水设施,在高温干燥季节往透气管里灌水就能减缓旱情。

(5)补肥

树池树穴内土壤养分是有限的,必须人工补肥才能满足行道树的正常生长,且补肥的次数宜适当多些。一般在树池的四角掀开覆盖物灌浇液肥或打孔施肥,主要施复合肥和颗粒有机肥,有条件的还可在树池外的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打孔灌肥,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打孔直径在6cm左右,深度控制在30~60cm之间。

(6)整形修剪

树池树穴内土壤的水、肥、气跟自然生态环境下的情况相比相差较大。行道树根系所吸收的水肥等养分难以满足地上部分的消耗,这样地下地上部分的生长势就会失衡,最终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滞长早衰。为此,应做好行道树的定期整形修剪工作,及时剥芽、修剪徒长枝、病虫枝、内膛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残死枝及萌蘖枝等,尽量减少地上部分的营养消耗,保持行道树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势平衡,合理控制行道树旺盛成长。

2.树池内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

针对树池里种的行道树应做到综合防治,预防为主,根据以往的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当年的特殊情况,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坚决杜绝行道树收到病虫害侵害的现象发生。

3.树池内行道树的防倒伏措施

(1)支撑

做好支撑是防止行道树倒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落叶乔木宜用单桩,挖好栽植穴后,竖桩位置应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倾斜5°埋设护树桩(即东西向道路在东侧,南北向道路在北侧)。单桩应全长3.5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与主干间距为25~30cm。常绿乔木宜用扁担桩。树木栽植后,在离土球外侧10cm处相向各垂直打入一根护树桩,护树桩的定位与道路走向平行。护树桩全长应2.3m,木桩或竹桩必须大头在下,打入土层1.2m。

(2)整形修剪

如果枝叶过密,那么树冠的受风面积就很大,这样树也容易倒伏,所以必须及时对行道树进行整形修剪,做到“上疏、中密、下空”。

推荐阅读:

 6月都开什么花如何养康乃馨,康乃馨怎么养清香木的养殖方法

腊梅花的功效与作用关于榕树的资料玉树的养殖方法 桉树的用途有哪些

xZH52.COm阅读分享

了解花卉行业:小老头树”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

1.严重的干旱缺水

根据榆林市治沙所对七年生杨树幼林观测试验,每亩生长166株幼苗的单位面积内,在其生长期内除天然降水之外,还需灌水500-800立方米才能正常生长。而我县年均降水量仅为300-400mm,合计对每亩林的天然供水量为200-300立方米,需水量达不到完全的满足。一棵中龄杨树在生长旺季日蒸腾耗水量达到100kg左右,每亩林地的耗水量相当于3.65mm降水。林木蒸腾耗水支出远远超出林地水分吸入,形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土壤过分缺水干旱,由于严重缺水树木未老先衰,林地水分收支的常年失调,必将引起乔木林分衰退,逆转为“小老头树”林分。

2.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恶劣,增大了造林成活难度,致使造林树种单一,一度时期把杨树作为主要树种,光看到了杨树的速生特性,却忽视了杨树喜水肥的生态要求,到处栽植杨树,导致喜水湿的杨类幼中林在过分亏水干旱的环境中,加速逆转退化,形成“小老头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杨树初植密度鼓非常大,每亩达到了240株左右,这样大的密度是难以成材的,造成单株营养面积的狭小,水分供需矛盾尖锐,立木间争水剧烈,必然引起急速的自然稀疏分化,造成大量劣势木的枯竭,甚至生长停滞。

3.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

定边县地域面积广阔,人均国土面积达到3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0亩以上。长期以来,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对农作物的管理较少。受这一观念影响,群众对栽植的树木是多少年来不闻不问,有的树木栽植了近三十年,没有进行过一次锄草,水分供给全是靠天然降水维持,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水,修枝、涂白、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长时间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致使许多乔木树种主干不明、萌枝丛生,导致乔木“灌木化”,生长势逐年减弱,长期下去,形成“小老头树”。

二、预防对策

1.集水整地

根据地形条件,以林木为对象在全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与栽植区,通过这种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有效的水分调节措施,在一般年份使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在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之内;二是在短期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不低于苗木的凋萎湿度以维持林分的稳定性。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一般要求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对于防护林和用材林一般最好整地深40-60cm,经济林80-100cm。为了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应当采取较大规格的整地,但是整地规格加大,破土面增加,地表蒸发也随之增加,而且径流进入后渗蓄的深度相应减少,也增加了地表蒸发量。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土壤瘠薄、紧实度又高,致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到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整地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幼树生长的阻力。在进行整地施工时,一定要达到预先设计的长、宽、深的标准。同时可以在土壤中加一些绿肥、有机肥、复合肥、土壤改良剂、蓄水保墒材料等,以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施肥的数量与种类主要由所选的造林树种确定。为了减少地表蒸发的损失,栽植区表面的形式以在阳坡的造林地能造成小阴坡为较理想,可以降低夏季的土壤蒸发;在阴坡的造林地修成水平面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春季地温,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2.适地适树,合理搭配

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水肥较好的地块,栽植树种可适当多样化。对于干旱的山区,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考虑。比如,速生杨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可将其栽植在条件较好的地块上,新疆杨、河北杨抗旱能力强,可将其栽植的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上,旱柳耐轻中度盐碱,可以轻中度盐碱地上栽植。

要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不能忽视灌木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作用。在定边县全境,柠条是绿化荒山、荒滩的先锋树种,该树种极耐干旱、耐贫瘠、耐啃食,在植树造林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发展。

合理搭配树种,实行混交造林。对于特殊立地条件,如重度盐碱地只能栽植红柳、胡杨等树种,无法混交搭配。一般立地条件下,要尽大量的进行混交造林。榆林市横山县近年来在沙地上推广了樟子松+紫穗槐的造林模式,不仅使栽植树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乔灌混交每亩要达到167株),而且这两种树种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等不良表现。

3.加强抚育管理

常言道“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由此可见管护对林木生长的重要程度。首先要把管护的资金预算到造林总投资中,这是基本前提。其次是结合当地封山滩禁牧管理,对幼林地、未成林地进行特别的管理,严防人畜危害。第三是做好幼林的前三年管理工作,包括浇水、中耕除草、抹芽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第四是将林木抚育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的管理措施,县林业部门雇用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了解花卉行业: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因此,需要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性目前,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建设方案。例如: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事业单位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有自己的体系,缺乏统一性、全局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侵占城市园林绿地、随便砍伐园林树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阻碍了现代城市构建新形象。

1.2园林建设布局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为城市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当前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的现象,缺乏长远思考,让园林绿化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城市绿化管理者为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从而无法产生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风格统一和独特的特色,而自然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大部分园林植物依靠移植,忽视了生态规律,这样不仅无法增加城市建设的美感,还严重破坏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1.3人们绿化意识淡薄,园林绿化管理成本过高在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绿化意识较弱,随意攀折花草、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较多,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难度;现代城市建设步伐较快,执法队伍建设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造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引进外地的植物,其植物种植存活率较低,养护费用较高,直接增加了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

2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机制,即在政府单位的协同指导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项管理权责,让各个管理部门主动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其次,建设规范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再次,还应该制定高效、科学的基本管理原则,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以便真正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2.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园林绿化设计眼光,合理地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以便真正达到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的效果,促使在现代园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的过程中突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引进合适的植物,以此增强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同时,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将现代园林规划部门纳入到工程监理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化的目标。

2.3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在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为人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便需要有效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人们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其爱岗敬业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增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3结论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片上卷的原因及对策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有些已经开始结果的大田番茄的部分植株叶片向上翻卷,严重的呈凹状或半筒状或筒状。根据我们在田间现场的调查,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一、肥水失调生理性卷叶

一是偏施氮肥,番茄叶色浓绿,无论是铵态氮或者是硝态氮过剩,都会使其叶片出现上卷的现象;二是番茄叶片上有缺少钾肥症状,或者缺中微量元素如钙、镁、铜等,也会引发番茄叶片上卷;三是高温、强光季节,当严重受旱时,中午浇水,由于水温与土温反差较大,根系吸水受到抑制,出现生理干旱而致叶片上卷;四是整枝过早、过量或者田间操作时伤根、伤枝,也易使叶片上卷。

二、病菌入侵造成卷叶

大田番茄卷叶,有的是病毒侵入引起的,致番茄卷叶的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病引起的卷叶多在番茄植株的中下部,叶色黄绿,复叶节间短,枝呈丛生状。生理性卷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上部叶片。

三、生长素施用不当

在番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坐果率,菜农常常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开花时喷施生长素,特别是喷施2,4-D,若不注意严格控制喷施部位,常会使上部新生叶片受药液剌激而出现皱缩、扭曲、变形。

当我们明确了番茄叶片翻卷的原因之后,就要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预防和防治。一是要平衡施肥,配方施肥,多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和以氮、磷、钾为主兼含中、微量元素的多元复合肥,以确保养分足量供应。二是要科学灌水,以水调肥,防止中午高温时浇大水,灌水宜于早晚进行,灌水后要抢墒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能。三是要防止过早、过量整枝抹芽,注意保护根茎不受伤害。四是在使用2,4-D处理花朵时,应用毛笔或棉球蘸花或点花,切勿用喷雾器喷雾,以防止生长素飘落在番茄叶片上。一旦发现药害,可用1∶800的活性液肥惠满丰或庄福星喷洒2~3次,能有效缓解药害,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五要对病毒病及早防治:①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②可选用增抗剂喷洒,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公斤,或植病灵8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1次。

花卉行业:苗木猝倒病防控对策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是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苗木猝倒病可以通过圃地选择、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等措施来预防,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杆菌液剂进行防治。

一、症状

一是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称根腐型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尖镰孢(F.oxyspommSchl);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debaryanum)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

三、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四、防治措施

4.1选好圃地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4.2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am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4.3土壤和种子消毒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250kg/hm2药土。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

4.4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4.5精选良种,及时播种

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生活力、抵抗力强。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

4.6化学防治

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于苗木根颈部。还可以施1%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施用之后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1次。

4.7生物防治

将木霉菌粉或枯草芽孢杆菌液剂施入圃地表层10cm,混合均匀1周后播种,或用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进行“种子细菌化”,不仅可有效防治苗木猝倒病,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

花卉行业相关:大樱桃早期落叶的原因及对策


早期落叶在大樱桃栽培中经常发生,它对大樱桃生产的危害程度,与落叶的早晚和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落叶时间越早,落叶数量越多,危害越重。局部性落叶,一般只对落叶部位的生长结果有不利影响。但大量的早期落叶会对整株树的生长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整株树的死亡。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生产中引起大樱桃早期落叶的原因归结成文,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大樱桃早期落叶的原因及症状

1.1叶部病害引起的落叶

导致大樱桃早期落叶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穿孔病、叶斑病。褐斑穿孔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气温回升,遇降雨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侵染后并不立即发病,而是潜伏在叶片内随风雨再进行侵染,一般5-6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为发病盛期。主要危害大樱桃的叶片,扩大后,形成圆形褐色病斑,直径1-4mm,边缘清晰,略带环纹。后期在病斑上长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边缘整齐。严重时造成落叶,降低产量。

叶斑病病菌在叶片上越冬。在大樱桃开花期,子囊孢子成熟而放射出来,台环境多雨、多露,子囊孢子便萌发侵入叶片。侵入后潜伏期为1-2个周。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被侵染的叶片正面的叶脉之间产生不同色泽的死斑,扩大后变为褐色或紫红色,中部先枯死,逐渐向外蔓延。斑点形状不规则。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斑点后面会出现粉红色的霉。造成落叶和落果。

导致褐斑穿孔病和叶斑病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气候。凡高温多雨年份,尤其是雨后高温,极有利于病害暴发与流行。

树势。虚旺树、弱树,枝条又细又软,叶片又小又薄,极易染病。

果园密团。因栽植过密或修剪方法不当,致使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给病菌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些类果园以中下部和内膛发病较重。

麻痹大意。许多果农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发病时再打药为时已晚。因褐斑穿孔病和叶斑病菌都有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2周,从表现症状到病叶脱落约需经13-55天。

用药不当

症状已经出现了,有些果农还在用保护性杀菌剂或不能对症用药或是购买了含量低的药,致使药越打病越重。

1.2虫害引起的落叶

危害叶片的害虫主要有叶螨类、金纹细蛾、舟形毛虫、金龟子、梨花网蝽等。叶螨类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在叶脉两侧吸食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初期呈现许多失绿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片。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灰黄斑,严重时叶正面失绿,变白发红,北面可见明显的白絮状线网,最后叶片枯焦脱落。金纹细蛾和毛虫类害虫,大多是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或汁液,使叶片受损,丧失功能,导致提前脱落。

1.3不良环境引起的落叶

由于长期干旱,果园土壤里的水分损失严重,远远不能满足树体的需求,根系不能及时运送养分和水分,从而导致叶片失绿。处在这种极度干旱情况下,常引起木栓化加快,生理调节失衡,自疏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叶片早落。此种落叶主要是发生在基部的小叶,严重时大叶也能脱落。

夏季由于突降暴雨或是连续多日阴雨连绵,以致果园积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下,最易造成根系生理功能下降,输导组织受阻,树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运作,致使叶片变色萎缩,出现青干或干枯。此种落叶一般树冠中内部较重。

2、防治对策

2.1增强树势

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此乃防治病害的根本。

2.2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叶幕量过大、枝条过密、植株过稠、地势低凹积水、阴坡、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易造成早期落叶。所以我们应采取间伐、科学修剪、挖排水沟等相应措施来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做到果园真正通风透光。

2.3人工清园

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的病虫枝,连同地面落叶一同清扫出园集中烧毁,以消灭在其上越冬的病原菌及害虫。

2.4药剂防治

发芽前,树上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到果实采收前,喷布2-3次杀菌剂,防治褐斑病和叶斑病。药剂可选择80%太盛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在喷杀菌剂的同时,可加入1-2次杀虫杀螨剂。如5%尼索朗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5%灭幼脲1500-2000倍液、4.5%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采收后喷2-3次1:2:200波尔多液。

3补救措施

对于已经提前落叶或部分提前落叶的樱桃树,我们也不要放弃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①赶紧施肥浇水,增强树势,以弥补因为落叶造成的养分积蓄不足。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冲施肥灌根或涂干。

②要立即清理好落叶和枯枝。落叶必须深埋,病枝要带到园外烧毁,以此减少第2年病害的侵袭。③要做好发芽前的修剪工作,调整好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使果园真正做到通风透光。

综上所述,只要弄清了樱桃树提前落叶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喜欢《花卉行业: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养护对策》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城市种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