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落叶松叶锈病的防治",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落叶松叶锈病又称落叶松—杨锈病,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山东省青岛(埔山)、烟台(昆箭山)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上,为害幼

苗、幼树严重,造成针叶枯死、早落。大树针叶有零星发病,为害并不重。

症状针叶韧发病时出现褪绿的小段班,借助放大镜在段班的上表面可看到桶黄色

小疮疹,其上有黑褐色小点,即病菌的性袍子器。段斑背面产生较大范斑,疮斑表皮层破裂后露出黄粉堆,是病菌的锈袍子堆,严重时针叶死亡。

病原落叶松—杨栅锈菌,属于担子茵亚门、冬抱甫纲、锈菌目、栅锈科、栅锈菌届。是一种转主寄生菌性

发病规律早春,在杨树病落叶亡的冬袍子遇水曲发,产生担袍子,由气流传播到落叶松叶上.萌发产生芽省由气孔侵入,约经7—10天后形成性袍子和锈抱子.锈抱子不侵染落叶松,由气流传播到杨树叶上侵染。

担袍子和锈袍子萌发员适宜温度均为15—18℃;担抱子萌发的温度范围2—37℃;锈袍子萌发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6℃和3l℃o两种泡子萌发对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凡是高温、干旱并有季节性大风的年份,发病期延迟,病情较轻;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病害发生较早,病情也重。

防治

1.落叶松育苗圃地或落叶松林周围不要种植感病的杨树,切断病害的侵染链。

2.苗圃内于4月中旬开始喷1:1:100波尔多液预防s发生病害时,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敌锈钠200倍掖喷洒.2—3次。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百科: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laricellaHubner)是鳞翅目鞘蛾科的一种食叶性林木害虫。2024年在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发生。五月中旬,危害严重的林分绝大部分针叶被吃光,树冠如同火烧,枯黄一片。直到六月上旬才能重新发出新叶。但不久又被孵化出来的第二代幼虫所害,针叶又逐步变黄,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连年受害后,林木生长衰弱,甚至高生长停止,变成没有培育前途的小老树。为了摸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在二十家子林场对该害虫的生活史进行观察,并进行了几种防治方法的试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触角26~28节,雄虫比雌虫常多1节。翅展8.5~11mm。前翅多呈灰色,其顶端1/3部分颜色稍浅;后翅颜色比前翅稍深或与前翅相似。随纬度降低,由北向南,本种体翅颜色逐渐变暗。腹部末端多具浅色鳞片丛。雌与雄相比,前者颜色浅,触角26~27节,前翅超过腹端部分短,腹部较粗大;后者颜色稍深,触角27节,前翅超出腹端部分长,腹部细而短。雄蛾外生殖器小瓣宽大,端缘倾斜,下角明显;小瓣中域的丘状突上茸毛稀少,所以,只有沿抱器瓣表面看去,丘状突方显得清楚。抱器腹轻度弯曲,并向末端逐渐变窄。雌蛾外生殖器交配囊及其制突较大。囊导管刺化带后继部分呈三角形或矛形,向顶端尖削,其内中带不发达,中带末端不分叉。卵黄色。半球状,其表面具11~13条宽度均匀的棱起。孵化后卵壳呈灰白色。幼虫老熟幼虫黄褐色;前胸盾黑褐色,闪亮光;由于中纵沟与中横沟分割结果,使前胸盾呈“田”字形。蛹黑褐色。体长3mm左右。雄蛹前翅明显超过腹端;雌蛹前翅一般不超过腹端。

2生物学特性

1年1代。多以第三龄幼虫,少数以第二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多在短枝上、小枝基部、树皮粗糙处及开裂处等。翌春4月下旬,当落叶松萌芽、吐绿时,越冬幼虫苏醒,经第三次蜕皮后,开始对新叶进行取食;出蛰盛期通常在5月4日至6日。第四龄幼虫期12~17天,每头幼虫平均取食新叶39.7枚,最多达48.5枚;所以每逢早春,遭鞘蛾危害的落叶松林,最初呈现一片灰白色,接着又是一片桔黄色。由于第四龄幼虫食量剧增,虫体迅速长大,所以越冬的旧筒鞘必须扩大方能适应;扩大方式有3种:

(1)越冬旧简鞘与新筒鞘合并。

(2)抛弃越冬旧筒鞘,重制新鞘。

(3)将越冬旧路纵向咬开一部分,再吐丝横向连接并加长简鞘。5月10日左右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一般为16~19天。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每日早晨和晚上为成虫羽化时间。雌、雄性比近于1:1。成虫平均寿命3~7天,交尾后雄虫活1天,雌虫活4~6天。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散产于针叶背面,每枚叶片多具1枚卵,少数叶片有3枚,最多达9枚卵。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约30枚。卵期约15天。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孵化时,幼虫先于卵底中央咬一圆孔,而后直接钻入叶内潜食,直至9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龄幼虫(少数为第二龄幼虫)开始制鞘为止。幼虫负鞘爬动,寻找绿叶蛀食。当最低气温在0℃左右时,树叶枯黄、凋落,幼虫寻找适宜场所越冬。越冬幼虫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中、下层最多,上层最少;在枝条上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当年生枝段上虫数最少,光年生枝段上最多。第四龄幼虫有明显的向光习性;所以,林缘、林间空地及郁闭度较小的林分虫口密度较大,危害较重,而郁闭度大的林分虫口密度一般很低。从8年生的幼树直到150年生以上的老树均有鞘蛾发生,其中最适宜的树龄范围是15~35年生的落叶松林。人工林、次生林及原始林三者相比,人工林受害最重。纯林与混交林相比,纯林被害最重。

3防治方法

3.1营林措施

针对松鞘蛾“向光”习性,造林时合理密植;抚育伐时强度不宜过大,对林间空地及时补植;有条件时,于林缘外营造阔叶树林带供作“保护层”。松鞘蛾属“单食性”害虫,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不但能阻止松鞘蔓延,还能丰富天敌资源,提高“自然防治”能力。

3.2药剂防治

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取食初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毒杀幼虫。6月上旬,当成虫羽化率达50%~70%时,释放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成虫两次,间隔期为5~7天。

3.3生物防治

在林内悬挂各种类型鸟巢,招引益鸟,保护鸟类资源。

了解花卉:落叶松球蚜的防治


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俗名腻虫,属同翅目球蚜科。落叶松球蚜主要发生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I等地。第一寄主为红皮云杉,第二寄主为落叶松。危害落叶松针叶和云杉嫩梢。形态特征成虫淡黄绿色,密被一层很厚的白色絮状分泌物;卵橘红色,被白色絮状泌物所包围;越冬若虫长椭圆形,长约0.5mm,棕黑色,体表被有分泌物;触角3节。

[瘿蚜]卵橘黄或黄绿色,孵化前呈暗褐色。若虫1龄时淡黄色,体表无分泌物;由2龄起,体表出现白色粉状蜡质分泌物,色泽亦逐渐加深:4龄若虫紫褐色.翅芽显著。伪干母]成虫棕黑色,长1~2mm,半球形,体表除最末端两节外,没有分泌物。卵橘黄色,越冬若虫黑褐色,体表裸露,完全没有分泌物。

[性母]成虫黄褐色,腹部背面腺板行列整齐;卵橘黄色,表面被一层扑粉状蜡层,卵的一表面被有一层扑粉状蜡层,卵的一云杉上的虫瘿端具丝状物,彼此相连,若虫初孵至2龄体表不出现分泌物,3龄后呈棕褐色,有光泽,4龄体色更淡,胸部两侧具明显的翅芽,背面大纵列疣突清晰可见。[侨蚜]成虫外观成一绿豆大小的“棉花团”,长椭圆形,棕褐色,体长约1.4mm,表面被丰富的白色蜡质分泌物。由伪干母所产的卵孵出的若虫,初孵时体暗棕色,长约0.6mm,体表完全裸露。自2龄起体表就出现白色分泌物。

[有性蚜]雌成虫橘红色,雄成虫色泽较暗,触角和足较长;卵黄绿色。

发生规律及习性落叶松球蚜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需要2年,是多型态昆虫,包括各个不同的虫型:

①干母。生活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有性蚜所产的受精卵。秋末以初孵若虫在云杉冬芽上越冬。翌年早春长成无翅型蚜,即干母,营孤雌生殖。

②瘿蚜。起源于干母所产的无性卵。早春云杉芽受到干母及瘿蚜初孵若虫的刺激,形成虫瘿,若虫即生活于其中。至晚秋虫瘿开裂,具翅芽的迁移型若虫从其中爬出,经脱皮、羽化,飞往第二寄主,营孤雌生殖。不具翅芽的非迁移型留在第一寄主上,繁殖出来仍是干母型。

③伪干母。生活于第二寄主上,起源于瘿蚜所产的卵,秋末以若虫越冬,翌年早春长成无翅蚜,营孤雌生殖,其后代可成为:一是性母。有翅,迁飞回第一寄主,营孤雌生殖。二是侨蚜。无翅,生活在第二寄主上,营孤雌。生殖,一年可繁殖4~5代。

④有性蚜。生活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性母所产的卵,分别长成为雌蚜和雄蚜,交尾后,雌蚜仅产一粒卵,由此孵出干母。

在第一寄主(红皮云杉)上,有性蚜所产的受精卵于8月初开始孵化,孵出的干母若虫,9月初即在云杉芽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脱皮,体迅速增大,体上分泌物由少变多,经两次蜕皮后即长成无翅型干母成虫。6月上旬干母产的卵孵化出若虫。由于干母的危害刺激,形成虫瘿,若虫就在瘿内危害。早瘿小型,球状,长约15ram,初形成时淡绿色,后呈淡紫色,逐渐变乳白色,开裂线,呈粉红色,瘿室排列无规则。

8月初虫瘿开裂,中旬开裂盛期,具翅芽的若虫爬出瘿外,脱皮羽化为有翅瘿蚜,迁飞到第二寄主落叶松上,营孤雌生殖。瘿蚜所产的卵于8月中旬前后孵化,9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状态。翌年4月下旬,越冬的伪干母若虫开始活动,经脱皮3次,即为伪干母成虫,5月上旬产卵。一部分卵5月末羽化成具翅的性母,迁回到云杉上。另一部分为无翅的侨蚜,留在落叶松上,每年可发生4~5代,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阶段。

无公害防治措施:

①造林时,避免云杉和落叶松混交。7月,在云杉上的虫瘿开裂之前,可剪除虫瘿烧毁。

②5月上中旬,第一代侨蚜若虫期,可用植物杀虫剂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600~7509/hm2防治;或者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50~2709/hm2防治(该药剂对蜜蜂安全);在已经郁闭的落叶松人工林内,可施放杀虫烟剂,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花卉百科:如何防治卷叶蛾?


卷叶蛾又称卷叶虫,可危害茶花、月季、蔷薇、海棠、樱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一年可发生2-3代。以小幼虫或成虫在皮隙、杂草、落叶中越冬,月开始危害,幼虫吐丝卷叶在其中咬食,食料不足时,幼虫转移新叶危害,使被害叶片或嫩芽残缺不全,影响花卉生长。

卷叶蛾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清除杂草,整洁田园,以减少虫源。发现卷叶或虫苞时,要及时摘除,并加以消灭。在成虫羽化盛期,可用灯光诱杀。幼虫发生时可喷50%杀螟松乳剂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

卷叶蛾是茶花的主要病虫害。危害茶花的卷叶蛾主要有两种,即后黄卷叶蛾和小黄卷叶蛾。后黄卷叶蛾:成虫体和前翅浅棕色,前翅近长方形;后翅深褐色,翅面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波状纹;后翅黄色。幼虫头黄褐色,体黄绿色,前胸背板硬皮板褐色。小黄卷叶蛾:成虫体较前者小,体与前翅淡黄褐色,前翅有浓褐色斑纹,后翅灰黄色。幼虫头橙黄色,体鲜绿色,前胸背板颜色浅。两种卷叶蛾均以幼虫危害茶花叶片。防治方法:

可采用人工防除与药物杀灭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防除是指摘除虫苞或用手快速由下而上捏虫苞,将幼虫杀死于虫苞内。大面积栽植山茶,在害虫旺发时,人工防除往往力所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杀灭。喷药以幼虫孵化后刚开始吃叶时为宜,高龄幼虫期用药效果较差,为提高药效,可在用药前先用竹竿或木棒拨动山茶叶片,使幼虫逃出虫苞,此时立即喷药;此外,傍晚或夜间喷药也可提高药效。使用的药剂有氧化乐果、敌敌畏、水胺硫磷、甲胺磷、杀螟腈1500倍液、杀灭菊5000倍液。

相信《花卉百科:落叶松叶锈病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