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雪松枯梢病的症状与防治",希望您喜欢!

雪松枯梢病是近几年雪松上发生的安、烟台、淄博等市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为害校梢和树干烂。大量枝梢枯死,破坏树冠美观,严重时甚至整株死亡。山东济南、泰枯梢、干基腐症状雪松的叶、枝梢、主干均受害,可分为3种类型:

1.枯叶型。在当年4—5月春梢上新生的针叶染病.先从叶尖开始发黄,很快整丛针叶黄化,针叶收拢下垂,逐渐估死,悬挂在梢上。2年生针叶受害,由叶尖向叶基成段掐死。

2.枯梢型。嫩梢受害,先是水渍状弯曲下垂,渐渐枯死.病梢变为黄棕色,梢顶端的拈叶大多不脱落,有的病梢流脂G7—8月枝梢受侵染发病枯死后,病叶脱落.只剩枯梢。病斑继续向下扩展至枝节处,形成腐烂病斑,病斑通常下陷,流脂,病斑绕枝干1周时,上部枝条枯死。后期病员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器

3.干基腐烂型。这种类型的病树梢部很少枯死。发病时全抹的针叶逐渐变黄。

发病规律病害在4—9月均能发生,5—6月为发病高峰。病原茵以茵丝体和分生把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风雨传播、自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针对“发病浴育期7天左右,枝干发病潜育期15—20天。该病菌为弱寄生菌,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空气污染严重、土壤条件差、管理暇放,导致树势衰弱,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

1.适地适树,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在发病季节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次。

XZH52.coM文章精选

了解花卉行业: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


落叶松枯梢病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传人山东的一种真菌病害,首先在威海、烟台(昆箭山)落叶松人工林内发生,以后泰安地区也有发现。据1980年调查,烟台市民箭山林场发病面积达600公顷,占全场落叶松林总面积的715%。主要为害6—20年生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的当年新梢,连年发病时,致使新梢枯死,树冠变成扫帚状,不能成材。

症状该病只发生在当年新梢上。幼苗和大树均受害,以幼树发病最重。7月初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一般先从树冠上部新梢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下部蔓延。新梢感病后,茎部褪绿,由淡褐色渐变为暗褐色,干缩变纫,顶端弯曲下垂呈钩状,并有树脂溢出。病梢上针叶自弯曲部向下逐渐脱落,病梢随之于枯,仅在梢端残留一簇枯死的病叶,呈紫灰色。新梢发病lo多天后,在残留的病叶背面及弯曲的茎轴上可见散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袍子器和少量来成熟的子囊腔。病梢顶端的叶丛可存留到第二年春季。8月份发病的新梢,因已木质化,病梢常直立枯死,其上针叶全部脱落。8月下旬至翌年6月,在病梢皮层裂缝中散生或丛生许多小黑点,大部分为未成熟的子裹腔,极少有成熟的分生袍子器。有时,在病枝上还有黑色小点,是病菌的性袍子器。

连年发病的树株,由于新梢枯死,致使停滞生长,成为“小老树”。

发病规律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腔及分生抱广器在病枝从病叶上越冬。翌年6月中旬开始成熟的子囊泡子和残存的分生抱户借风力传播,落到新梢上,袍子萌发后由伤口浸入,经半个月左4/浴育期即出现疗状。这是初次侵染‘—到7月中旬,受病新梢上形成分生袍子器。分生袍子成熟后又传染附近新梢、造成再侵染;由于分生袍子陆续成熟放散,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秋后在病梢上相继形成子囊腔越冬受风害、霜害和虫害造成伤口多的新梢,易被侵染而发病重。据烟台市昆箭山林场调交.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Mf松发病最重,日本落叶松感病较轻;纯林发病重,混交林发病轻;迎风面、风口处的林分,湿度大、雨水多发病重;反之发病较轻。

防治

1.严格施行捡疫。大力营造针、阔叶树种混交林,避免在风口处营造落叶松林。

2.药剂防治。6月中旬袍子散放时开始喷药,用70%甲基托布津300一700倍液,65%代森锌300倍液或10%百菌清油剂超低量喷雾,每隔半月喷1次,喷药2—3次。郁闭度大的林地,可用多面灵、百菌清或克茵丹烟剂放烟两次,每公顷用药7.5—15kg.

花卉养殖:苗木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


我国随着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樟子松的人工引种和造林面积的逐年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的种类、面积也逐年增加,枯梢病便是其一。松枯梢病自70年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中发现后迅速蔓延危害。目前,该病在辽宁、黑龙江樟子松人工林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论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松枯梢病的发生概况

松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早在1912年南非Fisher首次报道了Sphearopsissapinea是松枯梢病的一种病原菌。松枯梢病在美国主要危害人工林、防护林、苗圃苗木和作为圣诞树的一些针叶树。70年代松枯梢病在新西兰一些地区严重爆发危害。在澳大利亚,松枯梢病菌是夏季引起松树原木边材变色的最常见病原菌。国内,1980年梁子超和项存悌分别在广东省马尾松人工林中和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了松枯梢病。

(二)症状

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顶芽枯死型(2)枯针型(3)枯梢型(4)丛枝型(5)枯萎型(干枯型)

(三)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sissapinea(Fr.)DykeetSut-ton。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人工培养的孢子大于自然产生的,在散光和室内常温下或用枯针上黑光灯与日光灯交替培养2周即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萌发需空气,埋在水中萌发数低,悬浮液中加入1%蔗糖或松针煮出汁,可提高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为25℃,菌丝生长温度为28、PH6、24小时萌发率达97%。氮源以天冬酰胺最好,碳源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最好。

(四)寄主

国外寄主有辐射松、欧洲黑松、欧洲赤松、美国黄松、冷杉、云杉等,国内寄主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樟子松、长白赤松、黑皮油松、杜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五)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的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死针叶、病梢、病枝、病皮和球果上越冬,第二年为初侵染来源。种子是侵染来源尚未定论。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雨水反溅、冲洗和风传播,能否以种子传播需研究证明。侵入门户有不同的意见,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对侵染循环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不同意见:

沈伯葵等认为该菌只在病死的针叶、叶鞘和鳞片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为初次侵染源的重要来源。Peterson认为当年的球果不能被侵染,夏季如果雨水充足,分生孢子将在二年生的球果上和松针上大量产生。

景耀对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发现,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项存悌认为松枯梢病菌在樟子松健康嫩梢主要是从伤口侵入,无伤接种不能发病。吴小芹认为气孔可能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Brookhouser用荧光标记孢子的方法研究发现病菌孢子可在针叶表面萌发,从气孔侵入寄主。

沈伯葵认为孢子借雨水传播,在松树抽梢期如果有持续2小时以上的降雨,孢子将大量释放、传播、侵染。魏初奖研究认为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及病害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1988年英国学者研究表明,种子上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无伤的种子和苗木。

(六)流行因素

该病是一种寄主主导病害,病菌具腐生性,广泛潜伏在寄主体上,只有生态环境恶化,树木生长衰退时病菌侵染引起枯梢病。1965年,美国Sin—clair最先提出多种因素致病理论,即认为衰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Manion(1981)在《树木概念》中将Sinclair的理论加以整理和补充,提出一个林木“衰退病”的概念,认为衰退病的致病因素可分为3类。即诱发因素(气候不适、土壤水分失调、土壤不良和空气污染等)、激化因素(食叶害虫、霜害、干旱和机械损伤等)、促进因素(蛀干害虫、溃疡病菌、病毒等)。

衰退病是由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病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由于地区、时期和树种的不同,所发生的衰退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松枯梢病就是一种衰退病。

(七)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若能从发病的主导因素和诱导因素以及衰退病的概念去制定防治试验,将是可行的。由于松枯梢病是寄主主导性病害,因此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寄主的生长势。已报导的防治方法归纳为营林防治措施,其中包括幼林及时抚育和疏伐,伐除病树,适地适树造林、培育壮苗、精心栽植等,使林木生长健壮,使该病害没有发生或流行的条件;进行植物检疫,不使用带菌繁殖材料,不使病苗上山,及时清除病树病枝和转主寄主等以减少侵染来源;药剂防治主要有:6.55百菌清油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烟剂,代森铵,波尔多液喷雾,0.2%硼酸水喷雾。

花卉相关知识:樟子松枯梢病微生态控制分析


枯梢病是由松球壳菌引起的一种在世界上较为分布广泛、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害之一,全球有30多个国家地区都报道了该病的严重危害和该病的发生,而最为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中国。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风沙区的地方主要的针叶造林树种是樟子松。近几年来,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都普遍的发生樟子松枯梢病,从而引起了樟子松大面积的枯死。因此,我国的学者通过对樟子松枯梢病菌进行生物学特征、发生流行规律、发病机理、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寻找高效的预防和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工作已经是非常重要和紧急的工作。

一、樟子松枯梢病的症状

1.枯梢型

当伸长的嫩枝让病原菌入侵以后,就会产生一些紫褐色的水渍状斑,而病斑出就会流出一些松脂,而病梢处就会发生萎蔫弯曲的现象,渐渐的枯死。

2.顶芽枯死

主要表现为顶芽出现褐色的现象,病症轻者出现出梢畸形,而当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整芽枯死的状况。

3.丛枝型

当顶梢或顶芽枯死之后,侧芽就会大量萌发从而形成丛枝。

4.枯针型

当针叶发病的时候就会变成褐色,发病的针叶很明显的都要短于健康的针叶,而当病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使针叶的基部坏死。

5.根腐型

这种症状比较少见,主要的病征表现为根系的皮层流脂发生溃疡,从而导致整株樟子松的枯死。

6.干枯型

当枯梢病较为严重的时候,病部就会向枝干逐渐的蔓延,而当树干溃疡的时候就会使整株的樟子松枯死。

二、樟子松枯梢病发生的规律

樟子松枯梢病严重的侵害樟子松的幼树,而枯梢病主要的病发区是在风景区、公园种植地区和风口区等地区,在自然生长区的发病现象比较少。在病死的枯树上的针叶、鳞片、嫩梢、叶鞘以及苗木的嫩茎上都会产生分生孢子和分子孢子器。而病菌均会以菌丝或是分生的孢子器在病叶或是病梢上进行越冬,而病组织的菌丝、分生孢子器在越冬之后形成的分子孢子器就是初次侵害樟子松的主要来源。

樟子松的年龄、樟子松林的密度、位于的坡向、坡位、林子的位置和寄主感病性是主要影响樟子松枯梢病发病的主要因子。樟子松年龄越大病发也就越严重,林子的密度大的比林子密度小的病发严重,向阳的坡向比向阴的坡向的病发严重,而上坡、中坡、下坡的发病程度和病发也是从重到轻,林缘的比林内的重,而樟子松也是最为易受到病菌的感染。总的来说,樟子松的枯梢病是属于一种多循环而且重复性较强的侵染性病害。

三、樟子松生态技术控制

1.人工林植物结构的自然控制

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区条件和生产状态运用混交林和人工林来看,人工林主要是分布在坡度的中部,中幼龄的樟子松发病的病情要明显的比较为成熟的樟子松低很多,而其它坡向的发病病情指数也比北坡向的相对来说低。而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的病情相对于其它的混交林来说病情也高和严重,而以三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的病发指数很明显的比两种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的病情要低很多。因此,采用人工林的植物结构对于樟子松枯梢病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

2.对病害流行的自然控制

樟子松枯梢病在樟子松的天然林中基本上是不发生的,即便是在病害较为严重和广为流行的时候,由于在天然林中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树种之间的机械隔离作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病害流行的时候也发生的比较晚,受害较轻,蔓延也会相应地比较慢,这样也就比较容易恢复。因此,天然的樟子松对于樟子松枯梢病的病害流行能够起到自然控制的作用,而且还呈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在进行樟子松枯梢病病害防治的时候应该有目的性的选择适宜樟子松生长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条件,采用适树适地的原则进行植被造林。

四、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

1.防治樟子松枯梢病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工程

对于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应该结合生态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进行交叉,治理目标,从而更好的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实现综合治理。在比较干旱的季节要及时的进行浇灌工作,使樟子松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生命力。

2.合理的经营管理,增加树木的长势

由于很多时候树木的病害都是由一些不合理的经营和人为的破坏而造成的,所以紧紧的抓好生产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而调整好生态环境,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良好的生物动态平衡,从而有效地防止樟子松枯梢病的病发。

3.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起监测和控制系统

由于樟子松枯梢病多年来的连续发生,因此,应该在进行防治的时候要结合传统的预测预报方式,与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建立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系统,从而提高监测病害的覆盖率、精度和准确率,进而给樟子松枯梢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4.壮苗造林提高树木的抵抗力

种植树苗是造林的基础,引种造林的时候要讲究适树适地,尽量的避免使用携带病菌的树苗造林,尽量的减少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几率。

由于樟子松枯梢病是因为弱寄生菌入侵从而形成的一种侵染性的病害,进行单一的防治方式方法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对于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务必要注意生态防治的一般策略,进而加强措施逐渐的改善生态环境,使树木的抗病性不断地提高,使病害的蔓延得到有效地控制。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行业:雪松枯梢病的症状与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缺铁主要症状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