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了解花卉:泸州纳溪:10万亩桂花 让“绿色经济”悄然崛起",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今年,我们合作社成员黄永安的桂花苗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目前,我们合社作又通过自建的桂花网站,已预售桂花苗100万株,总价近250万元。”近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利群花木合作社理事长刘小峰谈起桂花苗木销售情况,充满信心。

近年来,纳溪区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桂花产业,高标准打造“十万亩桂花,千万株苗木”的“中国桂花森林公园”,助推生态发展,崛起绿色经济。

多元融资“输血”

“这批桂花苗的直径已达2厘米,每株我们只出10块钱,其余由政府补助,在技术和市场上有合作社指导和帮助,比我原来单独干风险小得多。”说起镇上扶持群众发展桂花产业,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刘安烈一个劲儿的称赞。

纳溪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全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破解发展桂花产业的资金瓶颈。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向上跑争项目,通过捆绑项目,借助项目资金,全力打造桂花产业。该区坚持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开展多形式的招商引资,借力建成品种齐全、树型各异、花木间作,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功能齐备的桂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

同时,龙车、丰乐等镇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发动人人出力栽种桂花树,动员纳溪籍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在外工作人员捐资栽树,在全镇掀起了桂花种植热潮。

规模打造“换血”

“这个新村是结合桂花产业来设计设计的,很漂亮,而且路、水、电、气设施齐备,以后发展农家乐很方便。”近日,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向天杰看着施工现场,满脸喜悦。当天,占地近70亩的新村点建设正式启动。

纳溪区坚持“规模化培植,集约化经营”原则,按照科学规划,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精品塑造的工作思路,采取集中打造、成片推进,坚决摒弃“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做法。邀请四川文翁化蜀设计公司设计,突出以马村、塘口、建坝为主,建设高标准的桂花综合精品园。对精品园实行分区建设,分为桂花文化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品茗区、休闲垂钓区、桂花文化广场、桂花文化休闲会所等多功能综合区域;在核心示范片区建成集休闲、度假、示范园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建成2个桂花文化特色集镇,3个精品桂花产业园,以桂花为媒,大力发展桂花特色文化旅游,把开发桂花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本土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桂花特色旅游线路。

桂花产业成本低、易推广、产值高、需求大,纳溪区瞄准这一商机,把桂花产业打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桂花新村”、“桂花庭院”、“桂花村庄”、“桂家乐”等具有桂花特色新农村示范片。

链条带动“造血”

“今年,我准备熏制桂花酒50吨,熏制桂花酒现在市场价为40元一斤,比原白酒高10多元,目前桂花酒还是比较畅销。”龙车镇鸿利酒厂老板屈东从事桂花酒生产近10年,近两年,借助桂花产业发展东风,桂花酒产销两旺。

为了壮大桂花产业链,纳溪区采取“一极支撑、链式发展、多头并进”的路子,把桂花基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桂花产品加工开发等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通过桂花品种资源收集与优良品种培育保护,繁育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着重开发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月月桂等品系30多品种,将纳溪建成中国知名的桂花苗木生产基地、交易中心和西南桂花名城。

同时,该区通过对桂花进行食品初级加工,着力开发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饮料、桂花蜜、桂花糕点、桂花糖、桂花浸膏、桂花精油等系列特色产品。同时,桂花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日用价值,尤其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我区紧抓这一“黄金”优势,引进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炼研发高附加值的桂花天然香精、终端保健品和药品,进一步挖掘桂花附加值。

xZH52.COM同步阅读

了解花卉行业:北京今年拟新增10处万亩城市森林


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如火如荼。今年将再启动35万亩,新增万亩城市森林10处。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介绍,10处万亩城市森林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在规划中的东郊公园里。“先种树,种完再建公园设施。”

10处万亩城市森林包括首都机场航空走廊的可视范围、首都二机场规划红线三公里以外区域、昌平南口荒滩、房山燕化地区、密云大沙河地区等。

位于东郊公园中的1.4万亩,是规模最大、最集中连片的。“西起东五环,东到六环路,北到京平路,南到通州宋庄镇附近。”强健说,东郊公园区域已有2.8万亩平原林地,将来还要再种2万亩,总规模将达到6.2万亩。区域现有一些中小河流、淹没地、沙荒地,还有一些湿地,包括藕塘、低洼地。按规划,这里将建设几个特色园区,包括北方树木园、湿地园和大地森林景观园等,为市民提供一个大面积的森林体验区。“北方树木园选种一些北方特色树种进行展示;湿地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大地森林景观园依托宋庄,把文化创意元素结合到森林景观建设中去。”强健介绍,在首都机场的航空走廊可视范围内,将建一片大地森林景观。“当飞机飞至距离地面200米的低空时,看到的将是一片绿海。”

“按规划,我们将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打造一个大的郊野公园。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公园的概念了,而是指一个区域。”强健说。

规划中的北郊公园,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向北,一直推到小汤山山脚下,并以小汤山为中心,包括天通苑、温榆河等。目前,平原造林工程已经在这一区域种树。

西郊公园,以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为主体,是目前四大公园中最成型的一个,下一步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

南郊公园,以南海子公园和南中轴森林公园为主体。目前,南海子公园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南中轴森林公园在南中轴路两侧,南六环以里,包括大兴区旧宫镇、西红门镇等。这个地区建筑设施比较多,还没有启动拆迁,前期要做很多工作。目前适合造林的地区基本已经种上了树。由市发改委牵头,今年南中轴森林公园要完成前期规划,划清四至边界。

在平原造林的同时,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健康绿道的试点。“健康绿道”的概念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今年,北京市将在东郊公园、海淀的“三山五园”、丰台园博园、温榆河、市区东西城的河道两岸等处,建设100公里到200公里的健康绿道,道路两侧将建设一些供人休憩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和一些园林小品等,还将开设自行车租赁点。按规划,北京市将打造1000公里的市级健康绿道,把城市、郊区的绿地连接起来,将北京打造成森林城市。

今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林业和园林等部门还将开展森林的降尘作用、森林对治理PM2.5的作用专项研究,把森林对生态的作用研究得更透彻些。“据研究,一公顷成熟的森林,生长期在10年到20年左右的,一年能降尘15吨到80吨不等。”强健说。PM2.5中的硫酸盐,就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森林恰好对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一公顷柳树林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硫120公斤。

据了解,北京市原有林地大部分散落在路边、河边,成大块的很少,没有规模,生态效益发挥不出来。平原造林的目的是要形成森林网络和体系,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了解花卉行业:湛江30万亩花卉同质化待“洗牌”


日前,麻章区农民李福兴把自家2亩多的绿化树“大叶伞”砍掉了,他自嘲说:种了3年都没人要,以前这树长到1米高就能卖100多元,现在长到三四米高才卖10元,还不够人工和运输费用,再不砍掉就“连裤子都亏掉了”!。

曾几何时,花卉和绿化树是湛江农民心目中的“摇钱树”,“谁种谁发达”,如今人们谈“花”色变,许多花农弃花斩树,湛江花卉产业陷入什么状态,这些现象是否意味着“花卉经济”神话的破灭?

花卉企业工作人员在加工发财树。记者赖寒霜摄昔日的风光:一棵树赚一辆小轿车暴利驱动花卉种植业“超速”发展六月的雷州半岛,花红树绿,正是各类风景树木及大棚盆栽花卉长势最好的时节。记者走马遂溪、廉江、麻章等地,花卉种植基地大片相连,姹紫嫣红,郁郁葱葱。在325国道麻章路段,路旁的各类园艺花木连绵几公里长,在湖光岩四周和麻章与遂溪交界的东坡岭一带,一碧十里,蔚为大观。湛江花卉产业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热带亚热带绿化苗木为主的区域特色,有花木企业一千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一跃成为广东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其“扩张”速度让其它农林产业望尘莫及。“湛江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盛,发展确实快——早期的红利驱动起了很大作用。随后人们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湛江市花卉协会的黄东云会长说,麻章花卉基地一位姓林老板曾花2万元从外地引种一棵造型奇特的榕树,卖出28万元高价,一转手赚一辆小轿车;湖光镇柯老板种100多亩狐尾葵,三年后赚了两三百万元,当时一亩花卉产值是水果或其他农作物的几十倍,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再加上湛江气候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于是大批商海里爬滚的人转而投资花卉产业,就连待米下锅的农民也要借钱买苗在自家庭院前、田头地种上一两亩花卉苗木,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近几年已达30多万亩,年产值20多亿元,使湛江成为国内重要的花卉种植基地。新屋仔、厚高等花卉专业村迅速涌现,花农李木荣说,厚高村家家种花木,有1000多亩,都在待售。盲目的“跟风”:连阿婆都种上“发财树”了花卉种植业“泡沫”凸现花卉被称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产业,曾经是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湛江花卉从零星种植走向规模化,得益于市场早期的强劲需求,随后,也滋生了盲目扩张现象。遂溪县一位退休干部购来100多棵罗汉松树苗,种在自家宅基地上,他对儿子说:20年后不用你出钱,卖掉这批树可就地建高楼。邻村老阿婆也赶忙在家门口种了几十棵发财树,天天说种下发财树就会发大财。在美国华尔街有一句流行话:当街头乞丐都攒钱买股票的时候,意味着股市就要溃盘了。果然,去年开始,我市重要的富贵竹种植基地——湖光镇的云脚村接连遭遇低价寒流,现在一枝仅售一两毛钱,许多农民血本无归,索性弃之不理,花农罗彭平指着已长满杂草的60亩富贵竹连连叹气:苗钱都要1毛钱一枝,现在怎么卖,砍掉算了。遂溪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在国道两旁有连片成林的花木基地,往日人来车往运装交易活跃,如今这里冷冷清清,一个个园艺场、花木场、苗圃纷纷打出“降价牌”。记者走进一家大型花木场,工人们正地剪修长出繁枝茂叶的风景树。该场的张老板说,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仅几十万元,不够往年同期的一半,许多从外移植到此的大树都卖不出去,已长出粗枝繁叶,只能请工修理。以前,遂溪花木行业每月至少发货一百辆次大卡车,现在连十辆次不够,花木纷纷降价抛售,1米多高的散尾葵以前是90元一棵,现在20元没人要了。张老板经营风景树已10多年,他说,以前周围仅有几家园艺花木场,现在已发展成100多家,人人都认定种花栽树发大财,一哄而上的后果是种植水平低下,同质化严重,相互抢客,现在不论是盆栽花卉还是观赏树木,都面临销售难。他甚至哀叹:花卉产业在湛江已成夕阳产业。市场“退烧”后:花卉种植业进入拐点脱离市场需求的“暴发户”模式难以为继湛江花卉种植业的过度扩张的背后,是重量轻质的苦果。“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谁都可以发的财是不存在的,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如果连老太婆都认为种花发财,那么花市就危险了。”黄东云会长一针见血地说,一哄而上的病态发展,导致市场严重饱和,从一帆风顺进入“拐点”,冷得让人心寒。湛江花卉市场主要在两广、海南、四川、重庆,前几年房地产“发高烧”,广州亚运会配套建设,带来了湛江花卉市场的繁荣,种什么都卖得出去。随着房地产业降温,花卉市场市场需求走向理性,再加上广西等地的花卉种植已跟上来,我市花卉产业盲目扩大的种植规模很难找到出路。在廉江市花卉专业村新屋仔,村里村外“花海”连绵,花农黄祖日正忙于推销种在山头上的200亩观赏花木。他说,湛江的花卉种植业主要源于中山、顺德陈村花市的需求,当时是种花供给人家加工,20年过去了,我们基本还干着与过去一样的活,止步于提供最原始的原料,种植模式原地踏步,加工简单落后,现在花市供应充足了,人家不要了,我们的“大路货”只能贱卖,这是脱离市场的后果。花卉是“三效合一”产业,但也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三密合一”产业,目前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公顷,占全球200多万公顷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内花市竟争已白热化,经营模式已从简单的种植到切花、整形、预冷等转变。而在我市花卉种植业内,发展模式过于简单化,千家万户农民单打独斗,一味追求量的扩张,园艺企业没有合作,规模小,专业性不强,种植经营方式也基本一样,没有技术支撑,缺少采收分级、捆扎包装、保鲜配送等新型的流通体系,一遇到市场震荡,只能望“花”兴叹。有人形容湛江花卉的发展是“暴发户”模式,其无序性造成伤害更深,目前许多从业者含泪斩木,试图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损失。业内看前景:转型接轨,迎接“洗牌”湛江花卉种植业特色优势仍在,未来发展关键在“咬住”市场湛江南国花卉科技园是湛江花卉种植业的“引领者”,目前已引了韩国、台湾、顺德、浙江等地的花卉公司,发展有2000多亩,形成了生产、加工、贸易、信息、检验检疫等多功能一体化平台,加工出口日益增多。记者了解到,浙江潘老板40元一枝收购农民的广伞枫,通过上盆整形,培育2个月后,就以200多元高价出口国外,赚得盆满钵满。湛江花卉面临困境,但也不是一抹“黑”,一些诸如发财树、荷花竹等花木还有市场。麻章花卉老板林庆冬说,现在的发财树虽小幅降价,但加工整型出口后依然能赚钱,因为发财树装盆前,怎样种都成活,但装盆卖出去后,不久就枯死,所以国内外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需求量。“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这是湛江花农的口头禅。这是早期花种植业畸形市场行情带来的怪现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已脱节。黄东云会长说,湛江花卉产业的未来在于咬定市场,抛弃原始落后种植和经营方式,加快升级转型,打造热带亚热带花木基地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改变为他人做嫁衣的配角地位,才能在全国的大市场中争得一杯羹。湛江的花卉产业并没有进入“夕阳时代”,是转型中的洗牌,是阵痛。据国际商界预测,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大行业中,花卉业名列第二。国内外每年花卉销售量平均增长幅度为百分之二三十,这意味着,花卉种植业依然是绿色的朝阳产业。湛江花卉发展得天独厚,一位在湛江经营花卉多年的台商,湛江花卉产业虽然“病”得很重,但产业特色优势犹在,前景依然光明,关键是勇于面对挑战,改变现状,依然可闯出新局面。

了解花卉:福建连城县打造万亩珍稀绿化苗木基地


在连城县宣和乡升星村宪阳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连片1000多亩高杆桂花、红叶石楠等优质绿化苗木笔直挺立、郁郁葱葱,社员们正忙着培育嫁接幼苗、扩大育苗规模。

连城全县有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近5000亩,仅宪阳合作社就有种植基地3000多亩,保有价值1.2亿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吴宪阳从2024年开始种植绿化苗木,开发出可作为城市行道树的高杆桂花、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新品种,并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绿化苗木种植产业。

今年,连城县为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宪阳绿化苗木合作社决定三年内投资1.5亿元,以宣和为中心,辐射莒溪、朋口、罗坊、莲峰等乡镇,在连城县内建成面积1万亩以上、保有苗木30万株,结合现代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基地。今年,该基地将投入5000万元,计划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了解花卉:泸州纳溪:10万亩桂花 让“绿色经济”悄然崛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万亩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