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要侍弄好花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辣椒褐斑病常见的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预防辣椒褐斑病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辣椒的危害比较大,主要为害辣椒的叶片。这种病害常见的预防措施有很多,种植多年,总结了最有效的三种预防措施。分享给大家。

预防辣椒褐斑病常用三种措施:

在常年发病的地方,播前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

清洁田园,结合管理收集落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烧毁病残物。

发病初期喷药控病。可选用75%百菌清+70%硫菌灵(1∶1)1000~1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70%代森锰锌(1∶1,即混即喷)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辣椒褐斑病的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症状类似。以上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1、发病初期喷药控病。可选用75%百菌清+70%硫菌灵(1∶1)1000~1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70%代森锰锌(1∶1,即混即喷)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2、在常年发病的地方,播前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

3、清洁田园,结合管理收集落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烧毁病残物。

Xzh52.COM延伸阅读

睡莲褐斑病的防治


褐斑病是睡莲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初发时,叶面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呈褐色,直径0.6至10毫米。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病斑可达叶面积的1/3至1/2,叶色由绿变黄,叶缘干枯,内卷,后期整个叶片焦枯,叶片及叶柄出现一层墨绿色的绒毛状物。受害植株轻者开花延迟,甚至不开花;重者,全株叶片焦枯,直至死亡。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的真菌睡莲褐斑尾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及残体内越冬。翌年5至6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和雨水传播侵染。7至8月发病最重,高温多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暴风雨期间,叶片受到损伤或被水淹没后,极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常引起病害的迅速蔓延。叶片过于密集,透光不良,以及遭受虫害后,也易于发病。

防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栽培管理。除选取健壮、无病的地下茎栽培外,在生长期间,应及时疏剪病残老叶,既减少侵染源,又增强透光性。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加强防护。在狂风暴雨季节,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大风损伤叶片和水淹没植株。

化学防治。发病前可喷1至2次1:1:10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至10天1次,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展。

水仙大褐斑病


水仙大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水仙生产地,如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云南等省市也有发生。有的地区发病严重,是水仙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叶和花梗上初生褐色斑点,以后扩展成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生于叶片边缘时,叶片扭曲,后期病部破裂。病斑上产生深褐色小点。病重时叶片干枯。
病原病原为水仙壳多胞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0℃至25℃,3℃以下和35℃以上病菌均不能生长。
此病菌除侵染水仙外,还能侵染孤莛花、文殊兰等。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可能在鳞茎的膜质鳞片叶越夏,也可能在孤莛花、文殊兰叶片上越夏。在福建漳州地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开始发病,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在江苏四五月发病重。分生孢子经风雨水传播,进行再次侵染,至夏季五六月,叶渐枯黄,进入休眠,病菌也进入越夏场所。气温偏高,雨水过多,发病就严重。连作发病重,未连作的发病较轻。种植过密,施肥过多,植株生长嫩弱,发病严重。此外,一般种植三年生水仙花鳞茎的地块比种植一年生子鳞茎的地块发病重。水仙附近有孤莛花、文殊兰等植物栽培时,由于病害可相互传播,也增加了感病机会。
防治方法
1、收获时,应将病残体集中烧毁。
2、应在无病地块选留鳞茎作种。若没有无病地的种球,则须在严格挑选后,对种球进行消毒,即先剥去膜质鳞片,再将鳞茎浸入40%福尔马林100倍水溶液中2小时或50%多菌灵500倍液中12小时,以减少初次侵染源。
3、从水仙萌发时起,可定期喷药,1%波尔多液每隔10至15天喷1次,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均每隔7天喷1次。

草坪褐斑病的防治


该病主要侵染草坪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片和茎基的腐烂,一般根部不受害或受害很轻。在冷季型草坪中,高温高湿条件下最易感染该病。发病初期,染病叶片呈现水渍状,边缘呈红褐色,后期变成褐色,最后干枯,萎蔫。受害草坪有近圆形的褐色枯草斑块,条件适宜时,病情快速蔓延,枯草斑块可从几厘米迅速扩大到2米左右。

由于枯草斑中心的病株比边缘病株恢复得快,因此枯草斑就出现中央呈绿色、边缘呈枯黄色的环状。引起草坪褐斑病的病原是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水稻丝核菌和玉米丝核菌。不同的病原对不同的草坪种类和品种以及因草坪管理水平的差异表现不同的症状,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草坪种类和品种仔细观察。
褐斑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如果条件适宜,只要有几片叶片或植株受害,就会很快造成草坪大面积受害,因此一旦发病就要及时防治。在枯草层较厚的老草坪,病菌较多,发病较多较重。高温高湿,排水不良,过量施用氮肥,使植株旺长,组织幼嫩,都极易造成褐斑病的流行。
褐斑病的防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草坪的科学管理养护,适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做到均衡施肥。及时疏除枯草层,改善草坪的通风透光条件。
2. 在草坪建植前采用甲基立枯灵、杀毒矾、粉锈宁等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处理,亦可用甲基立枯灵、敌克松等进行坪地土壤处理。
3.褐斑病应以防为主,如果病害一旦发生,加上天气持续高温高湿,病害就很难控制。因此昆明地区应在4月底5月初就进行一次灭菌处理。一旦发生褐斑病,可用代森锰锌、百菌清、50%的灭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富贵竹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缘和叶尖出现草黄色的湿病斑,病健交界处有浅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至长形病斑,与叶脉平行,老叶症状尤为明显。叶缘、叶尖病斑长7至13厘米,宽1至2厘米,症状严重的病斑长13至15厘米,并带有褐色斑纹,叶片病斑连片扩展,变成褐黄斑,植株生长受影响,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病原是一种名为尾孢菌的微生物,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的春夏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空气及溅水传播,可发生多次侵染和再侵染。湿度大时易发病,从苗期到成株伸长期均可发病。病菌萌发的最适温25至28℃,高温多湿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入侵,在春夏季多雨和低洼地区易发病。在珠江三角洲以4至 9月发病较重,夏秋季节高温干旱时,突然降雷阵雨或台风暴雨天气易导致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1)保持田间、盆土湿润,注意夏秋季节降雨时排水,增施磷钾肥,复合肥;冬季应控制水肥,以湿润为宜,促其休眠,喷药杀灭病菌,或剪除病枯叶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600至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至800倍液,50%苯菌灵可粉剂800至1000倍液,50%万宁可湿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至1000倍液,50%万宁+37%枯萎立克可湿粉(1∶1)800至1000倍液,70%百菌清+40%代商乐(1∶1)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3至4次,7至8天喷一次,有较好防治效果。

石榴褐斑病和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石榴性喜温暖,但是石榴在冬季休眠期间也能忍耐一定的低温,石榴在冬季只要是不在零下15摄氏度以下也可以可以露地栽种。冬季最低气温在-17摄氏度以下的地区,如果要露地栽种石榴,需要在冬季给石榴保护越冬。

石榴树对于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在土质较粘重的土地上生长不良,而且容易产生裂果。石榴树最好是种在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里,这样石榴树的果实美观,风味良好。土壤的pH值在4.5-8.2之间都可以种。石榴树栽种地势宜髙燥,忌潮湿。

石榴树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和干腐病,石榴发生了褐斑病和干腐病怎么办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石榴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石榴褐斑病一般表现为叶斑圆形或多角形,直径大约在0.3-3毫米左右,深红褐色至近于黑色或灰褐色,边缘有时呈黑线状。

石榴褐斑病防治方法

要注意清洁庭园,清除石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石榴生长期要喷洒代森锌600倍液;石榴褐斑病发病后喷洒70%托布津800~1000倍液。

2.石榴干腐病防治方法

石榴干腐病侵染石榴花、果实及果梗。石榴干腐病在石榴开花时开始侵染,最初是石榴的花瓣变为褐色,后扩展至石榴的花萼,进一步蔓延至石榴的花托,使石榴花变成褐色。石榴花及幼果受害严重时常常引起早落。石榴果实体积长到七成左右时开始受侵染,往往悬挂在枝头,干缩成個果。

石榴干腐病防治方法

摘除石榴僵果是减少越冬菌源的一项主要措施;石榴在开花前后各喷洒1次65%代森锌600倍液。

杨树褐斑病的识别和防治


杨树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危害毛白杨、小叶杨、馒头柳等。发病初期在表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边缘颜色较浅而整齐,到后期病斑中心变为褐色,上面生有黑点。黑点破裂后,放出分生孢子,经风吹到其他叶片上进行再侵染,以七、八月发病危害最严重,病斑多数相连成片,9月常造成树叶焦枯而脱落。在种植过密,温、湿度都较高时,发病更严重。 防治方法: 1、于夏秋季扫集落叶,高温堆肥或烧毁,消灭病原菌。 2、于6~9月间喷6~7次160~200倍的石灰水,或500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3、不要种植过密,注意修剪,使树林通风透光,减少发病条件。

病害知识-紫薇褐斑病


症状:褐斑病主要侵害紫薇的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色较淡,边界不清晰。病叶两面生灰黑色小霉点。叶面出现多个病斑时,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落叶。

病原及发病现状:紫薇褐斑病是真菌病害,由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在病叶上,或随病叶土壤中越冬。温度高、湿度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树冠下层比上层叶片受害重。

防治办法:

1、清除浸染源:公园或行道树,应进行秋耕,将落地叶深翻入土中,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公园、庭院和家庭盆栽的紫应及时摘除病叶,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

常见病害(黑斑病、白粉病、褐斑病)特征与防治


一、黑斑病

1.症状 真菌病害,全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呈现褐色放射性病斑,边缘明显,直径5-10mm,斑上有黑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影响其生长发育。

2.发病特点 病原体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叶片、枯枝及土壤中越冬,也可以植株的芽、鳞片、叶痕及枝梢上。初夏及秋末为发病盛期,分生孢子借助风力、雨水传播、扩大浸染。雨水多、温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浸染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注意排水、降低湿度。

(4)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喷1次,根据情况确定喷药次数,一般2-3次。

二、白粉病

1.症状 真菌性病害,常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花柄、花蕾、花芽及嫩梢等发病初期,表面上出现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变为灰色,受害植株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植株死亡。

2.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可借助风雨传播,对温度、湿度适应能力强。夏初和秋末发病较重。偏施氮肥和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剪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加强栽培定理,增施磷钾肥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或在没发病时进行预防,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三、褐斑病

1.症状 真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真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2.发病特点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错助风雨传播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作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适当降低湿度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0.5-1%的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1000-1500倍,或25%百菌清500倍,每7-10天喷一次,2-3次。



水仙花褐斑病的防治


水仙花褐斑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水仙花的茎叶组织,严重时整株提前4—8周枯死,影响鳞茎的正常生长,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防治水仙花褐斑病的技术措施,作一介绍。
l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多出现在叶部的尖端,呈褐色,先导致叶部尖端成段枯死,后逐渐扩展到茎梗上部。仔细观察病斑呈纺锤形成椭圆形,也有的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几个病斑联合在一起就会呈现明显的红褐色大型条斑,致使叶片扭曲,到后期即产生病部破裂造成病害,如果空气潮湿,在病部就出现深褐色的小点,即病菌的子实体。
2原因
气温与雨水 气温与雨水对水仙花产生褐斑病关系密切。由于病原菌以菌丝在上年的病叶里越冬,而在鳞茎和鳞片中越夏,故在翌年2月上旬期间,当初次出现该病菌侵染时,若遇雨水较多,气温又较高的年份,发生病害也更加严重,4—5月为发病盛期;反之,发病则轻。营养与肥量 营养条件与病害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在种植水仙花时,若在密植的田间,肥料用量过大,植株生长脆嫩,此时若遇田间积水过多,不及时排水,就易发生褐斑病。
3 防治
3.1科学管理
清除病源 每年在种球或花球收获后,必须加紧清除田间及田埂里的所有杂草,特别以水仙鳞茎为主,以达彻底清除病源、消灭寄主。尤其是严格去除带病的种子,做到一粒不留。储存良种 凡是留下作为种子的水仙球,其储存方法十分讲究,应选择阴凉、干燥的房屋作为储存室。同时,还要定期通风、多加翻动,避免种子腐烂。坚持轮作 坚持轮作极为重要,因为连作田种植水仙后,其田块极容易造成病菌逐年积累,导致病害加重。因此,应严格控制田块的连作制,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合理施肥 及时排水 严格控制水肥,注重合理施肥,特别是要避免氮肥偏重。要防止土壤水分过大,在多雨季,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力求水份适宜。
3.2药物防治
植前用药 在种植前,预先进行种球消毒。用代森锌30O倍或甲基托布律的600—800倍水溶液,特种球浸泡15—30分钟,可减轻种球发病率。叶面喷药 在水仙生长季节,即从3月中旬出芽开始,喷洒1%波尔多液或700倍的75%百菌清液于叶面,坚持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5—7次为宜,可获良好防治效果。

喜欢《预防辣椒褐斑病常见的方法?》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常见花卉种植方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