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草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型配叶植物——切叶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概况:桉叶作为一种新型的切叶植物,应用日趋广泛。切叶桉又名尤加利(Eucalyptus),现作为切叶种植的主要有两个品种:

(1) 银圆(Silverdollar):叶大,叶面银灰色,香味较浓,种子较大,通常180粒/克,种子播后在22℃下25天出土。

(2) 银点(Silverdrop):小叶,香味较淡,种子较小,320粒/克。切叶桉最适生长温度为15℃至30℃。在昆明地区春秋两季生长旺盛,切叶品质较好,夏季由于雨水较多,叶片上出现病斑,影响切叶的质量。切叶桉生长旺盛,因而栽培管理较粗放,通常种植在鲜切花基地的边角地带,或防护栏边,待长到一定高度(1米至1.5米)便可结合修剪进行正常切叶。

二、管理要点:

1. 幼树整形修剪 切叶桉小苗生长超过1.5米左右高度时,在离地面1.5米高度进行摘心处理,促发侧枝,避免植株向上生长过高,切叶困难。

2. 树形修剪 摘心后的切叶桉,侧枝生长较快,此时可结合切叶进行树形修剪。具体方法是通过剪切桉叶,疏去过多的枝叶,使剩下的枝条四面分布均匀,从下到上立体分布,枝条之间不互相遮挡,通过多次修剪,将整株树培养形成一个高约1.5米至2米的、树冠直径约1米至1.5米的树形,为将来切叶的高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 切叶 在幼龄期整形结束后(约两年时间),将进入日常的切叶时期。此时只需将新生长的叶片不断切取利用,注意每次切叶时均保留一定老叶和较小的枝条,以促进新叶的生长,切叶时注意保持原有树型不被破坏即可。

4. 水肥管理 桉树的生长比较强健,但作为切叶专门种植,为达到多发芽、多产叶的目的,适当的肥水管理还是必要的。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每棵桉树埋施0.5公斤复合肥,干旱季节适当进行浇灌。

5. 病虫草害防治 桉树由于其特殊的味道,较少有虫害,可不作专门防治。病害主要发生在雨量充足的夏季,叶片染病后影响观赏,可在下雨的间隙喷洒百菌清等农药进行防治,并及时清除植株间杂草,改善通风条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xzH52.COm推荐阅读

切叶植物-天门冬/文竹/鸟巢蕨


天门冬

又名武竹,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栽培品种有短天门冬、卵叶天冬草、松叶天冬草、斑叶天门冬等。

形态及习性: 天门冬为多年生半蔓性草本。具有长椭圆形的肉质块根,茎丛生而下垂,基部木质化,光滑而多分枝,长可达1米。叶状枝线形,簇生;花淡红色,有香味;桨果鲜红色,10月-11月成熟。翠绿茂盛的枝叶和鲜红球形果,构成了天门冬独特的观赏价值。盆栽者可用于厅堂、会场观叶、观果,也可切取嫩绿多姿的枝条作插花的配衬材料.

鸟巢蕨

属铁角蕨类,是多年后常绿附生蕨类植物,株高可达1米-1.2米,根状茎短,顶部纤维状分枝、卷曲。叶丛生于短茎顶端,向四周辐射状排列,叶柄圆柱形,长约5厘米,叶片阔披针状,草质,浅绿色,两面光滑,叶长约100厘米。鸟巢蕨株形丰满,叶色葱绿,是布置厅堂、会场和制作花篮的良好观叶材料。 鸟巢蕨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喜阴凉环境,不耐低温。在热带地区可附生于大树干上。

文竹

又名云片竹、芦笋山草,属百合科。 栽培变种有矮文竹和大文竹等。

形态及习性: 文竹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柔嫩伸长具有攀援性;根部稍肉质;叶状枝纤细而簇生,形如羽毛,水平开展;叶长3毫米-5毫米,6枚-12枚簇生,圆柱形,成刺状鳞片;花小,两性,白色,花期2月-3月或6月-7月;桨果球形,紫黑色。它那鲜绿可爱的羽状叶呈片状斜展,形似一片飘浮的绿云,是观叶类植物中的佼佼者,适宜于厅堂、会场及案头装饰,也是插花、花篮等常用的极好的陪衬材料。在花卉市场上也是极受欢迎、销量最大的观叶植物。

文竹原产南非,现各国园林均有栽培。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不耐干旱,忌霜冻,冬季室温不低于5℃。喜生于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观赏文竹如何切叶、采收和保鲜


切叶采收

文竹切叶的供货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10月。切叶采收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文竹的切叶收获部位为文竹的叶状枝。当其水平展开,完全转绿时即可采收,操作可全天进行。采摘下的叶片先暂放在阴凉之处,尽快预冷处理,这样可以延长文竹切叶的保鲜时间。

切叶分级

所采收的叶材应该在具本种典型特征、无破损污染、视觉效果良好之前提下进行分级:一级切叶的长度为60厘米左右;二级切叶的长度为50厘米左右;三级切叶的长度为40厘米左右.

切叶文竹保鲜管理

可以把切叶置于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2~4℃的环境中进行贮藏。平时注意应喷水保湿,尽快将其插入水中。如能放在无日光直射的明亮之处,则有助于保持文竹叶材的品质,使其长久保鲜。

存放期限

只要不放在阳光下暴晒,及时水插,文竹的叶子通常可以保存3~5天而不应先观赏效果。若时间过长,文竹叶片会缺乏新鲜度,可适当往叶面喷雾,可延长1~2天。

如何利用切叶增强插花表现力


切叶是插花的重要素材之一。这一重要“配角”的欣赏价值可与“主角”相媲美。本文对切叶的功能作全面的探讨,以便在插花作品中更好地运用叶材,创造出更为完美、更具品位的作品。

切叶的种类

切叶的种类很多,叶片形态是植物某一特定的生态条件下,为适应其生长需要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所以形态、质感变化很大,可选择性很强。目前,插花切叶多取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单叶或复叶。根据着生的状态和叶子的形状,可分为线状叶材、团(块)状叶材和散(雾)状叶材。线状叶材 线状叶材可构成花型轮廓或基本构架等。如多数蕨类、散尾葵、新西兰麻、虎尾兰、熊草、苏铁等。团状叶材 在插花中,一般用作焦点或重叠、铺垫及造型等。插花中常用的叶材,叶片呈大块面状,如龟背竹、鹅掌柴、棕竹、荷叶、蕉叶、春羽、八角金盘等。这类叶材的面积较大,具有重量感,多放在花与花之间,起重托作用,形成自然生态的一部分。散状叶材 散状叶材的叶形细小,多插在花与花之间空隙处,具有填充过渡与平衡,增加层次感,减弱过重处理等功效,如蓬莱松、天冬、文竹、米兰、六月雪、山茜、肾蕨等。这些细叶插置得当,将能左右主题,充分发挥主体特色,为作品增色,如作品《面的表情》。

切叶的造型元素及处理技巧

任何花材造型都是由花材质感、形态和色彩三个要素组成的,切叶也不例外。质感 质感是物品表面的特性给人的感受,是现代花艺设计审视花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植物切叶种类繁多,质感各异,有刚柔轻重,粗犷娇嫩的差异。如龟背竹、春羽、橡胶榕等的叶片大型、革质有光泽,具有厚重和雕艺的效果;同样是大型叶片的芭蕉则给人以轻柔、娇美的感觉,“面”大而不“傲”;榕树、柳树、竹子等枝条细长、茂密,具丰富的深度空间感;而文竹、松、柏类的枝叶细密如云状,具有朦胧淡雅感。同样是羽状叶片,南洋杉枝条平展,叶片略下垂,呈现一幅端庄、宁静的大家闺秀姿态;苏铁的叶柄线条坚挺,叶片刚硬,充满阳刚之气;而散尾葵枝条向上伸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插花时选用不同材质插出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情趣各异,配衬的韵味与深浅也十分明显。叶材除了具有天然的质感,经过人工折、弯、叠、剪等处理,还可表现出多种的特殊质感,如鲜嫩的叶子风干后会变得硬挺粗糙,“野”味、“粗”味、枯意或原始风韵凸现,必须细心地观察和掌握各种叶材的质感特性,加以灵活运用。当然,插花作品还要注意使叶材质感与花材质感配合协调,才能产生自然流畅的效果。配合不当则显牵强,甚至弄巧成拙,如松叶配菊花比配康乃馨协调。形态 “形”是切叶的基本形状,“态”则为着生在枝条上的姿态。植物叶片的形态变化万千,各具特色,细细赏玩,趣味无穷。如龟背竹叶片上不仅有深深的羽裂,在各叶脉间还有大小不一,有序而又似无序的椭圆形的洞,艺如斧工,奇妙而美丽;春羽的叶片为宽心脏形,羽状全裂,呈现豪放不羁、开阔的气派,且动感非凡;观音莲的叶形为宽戟形,远远望去好像款款蝴蝶舞翩跹,其暗绿色叶面上,银白色的主叶脉,既有“羊”字的形似,又有如古币“钱”字的征象。以作品《蝶韵》为例,皱叶椒草的叶片为心脏形,叶面凹凸不平,似长满了皱纹,在众多平亮的叶片中别具一格的“姥态”,令人忍不住想将其抚平;文竹的叶状枝则纤细似羽毛,优美俏丽,朦胧如纱,有如妙女之爱;绿之铃的叶片呈球形,仿佛是一串绿色的珍珠。宽叶片的可视作面状,常见的有绿萝、琴叶榕、八角金盘、龟背竹、春羽,有些叶片较平板,有些则有皱纹或有起伏或有穿孔或有缺裂,形状变化万千,经加工、卷曲、摺叠或撕裂等各种手法能丰富其变化,以增强花艺作品的内涵。只要作者对包括叶材在内的各类花材具有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运用,就可使作品达到花、叶共映,得到更深更完美的意境表达,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线状叶材可分为直线、曲线、粗线、细线、刚线、柔线等多种形态与气质,各具不同的表现力。如直线、刚线表现阳刚之气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曲线、柔线则具摇曳多姿、轻盈柔美、落落大方之感。它们表现力很丰富,在构图中也常起骨架作用,是构成花型轮廓的基本骨架。它是决定作品高度比例的主要花材。尤其是大型作品如缺乏线状叶材,就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长度。许多线状花材,尤其是东方式插花中,还起活跃画面的作用,产生多种多样的优美姿态与活泼空间。棕竹叶可修剪成扇形,也可修剪成长短参差的形状,呈现不规则的活泼美,如作品《鹤鸣弦和》。在插花中,常将许多切叶修剪加工成各种形状,即改变花材原有的自然形态,以满足构图和主题表达的需要。有时切叶过大、过长,或形状呆板,缺少变化,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改造:修剪——自然的叶材,欲令其美态生动地表露出来,合乎设计者的构思,必须学会剪裁。如作品《面的表情》中的龟背竹经过修剪更突出了龟背竹叶片中缺裂的美态,充分表现“面部”丰富而优美的感情。叶片的弯曲造型——要叶子呈现非自然形状,柔软或较硬的叶子可经技术处理(如修剪、撕裂、卷曲、折曲、编织、捆绑、饰绑、穿刺、缝合等技巧),使原有的叶片弯卷、分条等。色彩 植物叶片的颜色富于变化,在绿色这一基调下就有深绿、浅绿、鲜绿、浓绿、墨绿、灰绿等。如龟背竹的墨绿,垂榕的翠绿,春羽的润绿,密叶朱蕉的深绿,巢蕨的鲜绿等。当然叶片颜色的深浅也与作品摆放位置的光线强弱有关,光线较强时,叶片颜色会浅些;光线弱时,叶片颜色会深些。对于植物来说,叶片上呈现的不只是一种颜色,有的植物叶片虽为绿色,往往有变化纷呈的彩斑,白、黄、褐、红……如白斑、黄斑的花叶绿萝、多种花叶万年青、斑叶红雀珊瑚、金心或金边巴西铁树等。还有的植物叶片上同时呈不同深浅的红、黄等鲜艳的色彩,如七彩朱蕉、彩叶芋、变叶木等。在插花创作中如果能将叶材的颜色和花的颜色合理配置,特别是要研究好彩斑与鲜切花的协调,将有助于主题和气氛的表现,使作品锦上添花,更具风格,如作品《起舞》。

切叶在插花造型中的表现与作用

衬托作用 鲜花只有置于绿色的背景前,或依托在绿色的底衬上,才会显得更醒目、更艳丽,也更符合花朵的自然生态,使插花作品更加丰满,充满生机。遮盖花泥 对花艺作品来说,花泥露在外面是花艺创作的“低级错误”。用叶片遮盖花泥既自然又美观,更是在“绿色的基础”上表达自然生态的韵味。创造意境美 把对不同切叶材料进行加工、整形等处理,恰当地运用到作品中去,能激发出观赏者无穷的想象,更深刻地表达出创作主题。一般来说表现主题的手法分两种:一种是用概括、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自然。如用两片大蕉叶修剪成多角形外伸,似扬起的风帆,有乘风破浪之势;把两片树叶一横一竖放置,就像是飘在漓江上的小船;把大型蒲葵叶撕开,使连在一起的叶面呈线条状,用手将其稍弯,即变得轻柔舞动,在后面插入两支红色小鸟,似在绿林中飞舞;把千岁兰叶面、叶背叠对斜插,突出的叶尖像山峰,左右两组叶留有空间,使山林有远近层次感。笔直的千岁兰和柔美的菖蒲对比,一刚一柔的山水景象表露其中;用两片平插的万年青叶代表云,弯曲的藤代表龙,象征龙在云里穿梭。二是用形象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如用一叶兰、巴西铁树叶片插作成凤凰的身体部分,惟妙惟肖;把金心巴西铁树叶片重叠平铺在麻网上,代表奔腾不息的大河,旁边卷成团的巴西木叶似一个个水中的漩涡,颇为生动;把剑叶撕成细条垂挂在芭蕉叶上,仿佛是下雨时雨水如线般从蕉叶上滑落下来;用四片蕉叶围成皖南民居,中间留出一个小天井,非常形象;用兰叶做成圆圈相互扣连是作窗棂格花,朵朵春兰仿佛一群蝴蝶寻香,纷纷从窗外飞进屋来。使用切叶表达主题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是把叶材的形象、气质与色彩特征理解深刻,再把想象与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不断推陈出新,使作品升华,充满创意。绿叶之美,美在它的姿态,美在它的曲线,美在它的色泽……插花花艺离不开切叶,它永远是最佳的“第一配角”,它赋予了插花作品丰富的内涵。恰到好处地利用切叶可以加强和烘托作品的主题,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诗情画意。古今中外,切叶在大大小小的各流派花艺中不可或缺,它虽然不是主角,却可以打造出作品的灵魂,这就是切叶的风格!

观叶植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豪华的装修和家具,而需要心灵与精神上的宁谧和谐,希望把绿色植物引入室内,让自然美渗透到生活中,享受“田园”自然的情趣。爱好之余,怎样让花常开、叶常绿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下面就常见的几种观叶植物的栽培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苏铁(Cycasrevoluta)性喜温热,盆栽时盆底要多垫碎瓦片,以利排水;宜用肥沃的沙质壤土,并施以垃圾土及碎软屑作基肥,夏季要多浇水,早晚均需在叶面喷水,每月可施用腐熟饼肥水一次,使其叶色更加清新翠绿。入秋后,气温下降,不宜多浇水,使盆土保持较干燥为好。苏铁生长缓慢,一般3-4年才需换盆或加土一次。若不换盆时,每年可在盆内根周围挖沟施以肥料,以补充土中养分。平时应保持室内光照,以免介壳虫危害,发生介壳虫时,应及时刮除或防治。

南洋杉(Araucaria)南洋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冷和干旱。夏季应注意避免强光曝晒,可置于室内,要经常洒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越冬室内最低温度应在7?C以上。盆土以三份壤土,一份腐叶土和一份粗沙混合为宜,一般每年春季要进行换盆。

印度橡皮树(Ficuselastica)喜温暖湿润环境。栽培土可用富含腐殖质的混合土,夏季应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橡皮树应置于光亮处,但要避免强光直射;冬季要控制浇水和通风。在生长期每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肥水,可使橡皮树叶色更浓绿。每年4月需换盆一次。在高温、干燥时易发生螨类危害,可多浇水或用40%的三氯醇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植物的叶


一、叶的组成

一片完全的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叶片、叶柄、托叶。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片完全的叶,但在我们所常见的植物中,它们的叶并非都具有这三者,不乏缺一、二的,最多是缺少托叶,其次是缺少叶柄。有趣的是还有缺少叶片的,如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均无叶片,只剩下扩展成扁平状的叶柄。

1.叶片 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绿色扁平体,两侧对称,有背腹之分。在叶片上有许多可供我们识别植物的特征,除了叶形、叶尖、叶基、叶缘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在叶片上的一些附属物,特别是各种形态的毛被。某些植物叶片的叶肉中有许多透明的油点,如芸香科植物都有这个特点,其中不同的种,它的油点大小,分布疏密均有所差异;有些植物的叶肉中则生有不透明的黑点;有些在叶片背面覆盖上一层白粉;有些在背面密被一片亮晶晶的小珍珠状的腺体。更多的是在叶的两面或仅在背面生有各种毛被,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鳞片状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辐射的星状毛等等。也有许多植物的叶片是光滑无毛、无任何附属物的。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位于叶片的基部,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或扁平形或具沟漕。不同的植物,其叶柄的形状、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有些叶柄长达一米以上,如棕榈;有些叶柄仍短,近乎无柄,如金丝桃;有结叶柄极粗壮,如白菜;有些叶柄细长并能卷缠它物,如女萎;有些叶柄局部膨大成气囊,如水葫芦。少数植物叶柄的着生方式很奇特,不是长在叶片其部,而是长在叶片背面中央,好像一把撑开雨伞的伞柄,这种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在同种植物中,当叶片长成后,叶柄的形态变化是不大的,长短虽有所不同,但总在某一幅度之内,因此,有时也用叶柄作为识别植物的特征之一。

3.托叶 托叶是大家所不注意,也不熟悉的部分。它通常着生在叶柄基部两侧,成对生长,也有着生在叶柄与茎之间。托叶的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一般较细小。但托叶在区别各种植物中,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比叶柄还显得重要些,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托叶的有无是极为一致的,其质地、形态也不会有多少变化。因此,对这小小的托叶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有些植物中,托叶的存在是短暂的,随着叶片的生长,托叶很快就脱落,仅留下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着生托叶的痕迹,这种情况称为托叶早落,如石楠的托叶。在托叶早落的植物中,有些托叶长成笔套状,套在顶芽上,当叶片长大托叶早落后,在幼枝上留下一个环状的痕迹。这个痕迹称托叶环,如玉兰、荷花玉兰的幼枝上即有许多托叶环,这个识别某些植物的重要依据。有些植物的托叶,能伴随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存在,这种情况称为托叶宿存,如龙芽草,在其叶柄基部有一对很大的托叶始终存在。也有些植物的托叶变得很细小,成针刺状,如六月雪的托叶即如此。有些植物的托叶变成薄膜状,包围在茎节的外面,这种托叶称为鞘状托叶,如桅子、水蓼。有的托叶还会演变为卷须,如菝葜,其托叶上端两侧变为两条细长的卷须,用以攀援它物,托叶除了早落、宿存两种情况外,还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托叶根本不存在。在叶的生长过程中,托叶完全退化了,连痕迹也看不到。没有托叶的植物是相当多的,而且很一致的出现在许多大类群的植物中,因此,托叶的有和无,早落或宿存、大小和形态、质地以及托叶与叶柄结合的程度等等,都是识别植物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二、叶片的形态 叶片的形态包括整个叶片的外形,叶片尖端,叶片基部,叶片边缘等几个部分。 1.叶形 叶形是指两个叶片的外形。不同的植物,叶形的变化很大,即使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上,或者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上,叶形也不会绝对一样,多少还会有一些变化,但也不是说同一种植物的叶形是变化无究的,它的变化总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常见的叶形有:

(1)针形 叶片细长,顶端尖细如针,横切面呈半圆形,如黑松;横切面呈三角形,如雪松。 (2)披针形 叶片长约为宽4~5倍,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如垂柳;若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披针形,如杨梅。

(3)矩圆形 亦称长圆形。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两侧边缘略平行,如枸骨。

(4)椭圆形 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在叶片中部,两侧边缘呈弧形,两端均等圆,如桂花。

(5)卵形 叶片长约为宽的2倍或更少,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向上渐狭,如女贞;如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卵形,如海桐。 (6)圆形 叶片长宽近相等,形如圆盘,如猕猴桃。 (7)条形 叶片长而狭,长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如水杉。 (8)匙形 叶片狭长,上部宽而圆,向下渐狭似汤匙,如金盏菊。 (9)扇形 叶片顶部甚宽而稍圆,向下渐狭,呈张开的折扇状,如银杏。 (10)镰形 叶片狭长而少弯曲,呈镰刀状,如南方红豆杉。 (11)肾形 叶片两端的一端外凸,另一端内凹,两侧圆钝,形同肾脏,如如意堇。 (12)心形 叶片长宽比如卵形,但基部宽而圆,且凹入,如紫荆;如顶部宽圆而凹入,则为倒心形,如酢浆草。 (13)提琴形 叶片似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明显内凹,如白英。 (14)菱形 叶片近于等边斜方形,如乌桕。 (15)三角形 叶片基部宽阔平截,两侧向顶端汇集,呈任何一种三边近相等的形态,如扛板归。 (16)鳞形 专指叶片细小呈鳞片状的叶形,如侧柏。 以上是几种较常见的叶形,除此以外还有剑形、锲形、箭形等。

其实在各种植物中,叶形远远不止这些,也不完全长得像上述那么典型,例如它即像卵形,又像披针形,因此只能称它为卵状披针形;有时它即像倒披针形,又像匙形,就称它为匙状倒披针形。 在观察叶形时,要注意有些植物具有异形叶的特点,就是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二种明显不一致的叶形。如薜荔,在不开花的枝上,叶片小而薄,心状卵形;在开花的枝上,叶大呈厚革质,卵状椭圆形,两者大小相差数倍,但这两种叶都可出现在同一植株上。水生植物菱亦如此,浮于水面的叶呈菱状三角形,沉在水中的叶则为羽毛状细裂,两者相差悬殊。异形叶的现象出现在同一种的不同植株上,就比较麻烦,如柘树的雄株与雌株叶形不一,时常会被人误认为两种植物。

2.叶尖 叶尖是指叶片远离茎杆的一端,亦称顶端、顶部、上部。常见的有:

(1)卷须状 叶片顶端变成一个螺旋状的或曲折的附属物。 (2)芒尖 叶片顶端突然变成一个长短不等,硬而直的钻状的尖头。 (3)尾状 叶片顶端逐渐变尖,即长而细弱,形如动物尾巴。 (4)渐尖 叶片顶端尖头延长,两侧有内弯的边。 (5)锐尖 叶片顶端有一锐角形,硬而锐利的尖头,两侧的边直。 (6)骤尖 叶片顶端逐渐变成一个硬而长的尖头,形如鸟啄。 (7)钝形 叶片顶端钝或狭圆形。 (8)凸尖 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而锐利的尖头。 (9)微凸 叶片顶端由中脉向外延伸,形成一短凸头。 (10)微凹 叶片顶端变成圆头,其中央稍凹陷,形成圆缺刻。 (11)凹缺 叶片顶端形成一个宽狭不等的缺口。 (12)倒心形 叶片顶端缺口的两侧呈弧形弯曲。

此外,还有截形、刺凸、啮断状等等。 3.叶基 叶基是指叶片靠近茎杆的一端,亦称基部、下部。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心形 基部在叶柄连接处凹入成一缺口,两侧各形成一圆形边缘。 (2)耳垂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 (3)箭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后并略向外的小裂片,裂片通常尖锐。 (4)楔形 叶片中部以下向基部两侧渐变狭,形如楔子。 (5)戟形 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外伸展的裂片,裂片通常尖锐。 (6)盾形 叶片与叶柄相连在叶片的中央,或在边缘以内的某一点上。 (7)偏斜 基部两侧大小不均衡。 (8)穿茎 基部深凹入,两侧裂片相合生而包围着茎部,好像茎贯穿在叶片中。 (9)抱茎 没有叶柄的叶,其基部两侧紧抱着茎。 (10)合生穿茎 对生叶的基部两则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体,而茎恰似贯穿在叶片中。 (11)截形 基部平截成一直线,好像被切去的。 (12)渐狭 基部两则逐渐内弯变狭,与叶尖的渐尖类似。 4.叶缘 叶缘即叶片上除了叶尖、叶基以外的边缘。叶缘的形态(图15)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全缘 叶缘完整无缺,光滑成一连线。 (2)齿牙状 叶缘具尖齿,但齿的两侧近等长,齿尖直指向外。 (3)锯齿状 叶缘有内、外角均尖锐的缺刻,缺刻的两边平直,而且齿尖向前。如缺刻较小,则称小锯齿;如齿尖有腺体,则称腺质锯齿。 (4)重锯齿状 叶缘上锯齿的两侧又有小锯齿。 (5)圆齿状 叶缘有向外突出的圆弧形的缺刻,两弧线相连处形成一内凹尖角。 (6)凹圆齿状 叶缘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形缺刻,两弧线相连处形成一外凸的尖角。 (7)波状 顺缘起伏如浪波,内、外角都呈圆钝形。 (8)睫毛状 叶缘有细毛向外伸出。 (9)掌状浅裂 叶片具掌状脉,裂片沿脉间掌状排列,裂片的深度不超过1/2。 (10)掌状深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超过1/2,但叶片并不因缺刻而间断。 (11)掌状全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达中央,造成叶片间断,裂片之间彼此分开。 (12)羽状浅裂 叶片具羽状脉,裂片在中脉两侧像羽毛状分裂,裂片的深度不超过1/2。 (13)羽状深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同掌状深裂。 (14)羽状全裂 裂片排列形式同上,裂片深度同掌状全裂。 在识别植物时,在叶形、叶尖、叶基、叶缘这四者中,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叶缘上,因为叶缘与其他三者相比,它的性状显得尤为稳定。如黄檀小叶片的全缘,白栎叶缘波状,青冈栎叶缘二分之一以上才有锯齿,化香小叶边缘有重锯齿等等,都是极为稳定的。当然,并不是说叶缘的形态在一个种内就一成不变,少数的植物,尤其是在栽培植物中,也会有一些变化。如桂花叶缘有锐锯齿,但有些植株上的叶缘却近乎全缘;杨梅叶缘是全缘,但有时也会有锯齿,类似的情况,总的来说并不多见。相比之下,叶形的变化就多一些,在同一个种的不同植株上,甚至在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上,其叶形也会有不少变化,相差甚大。如垂柳叶片的形态有矩圆形、披针形、倒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还有宽椭圆形等。同一种植物,具有二、三种叶形是很普通的,尤其在萌生枝条上生长的叶片,与正常枝条上的叶形往往相差甚大。

三、叶序 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称为叶序。植物体通过一定的叶序,可以使叶片均匀地、有规律地向四面分布,使枝叶充分地照到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叶序的类型主要有:

1.簇生 凡是2片或2片以上的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茎上,外观似从一点上生出,称为簇生,如马尾松是2条针形叶一簇,白皮松是3条针形叶一簇,银杏、雪松是多枚叶片一簇。 2.套折 叶片左右着生,排成两列,但节间极不发达,而使叶集中在基部,恰如从根上生出,而各叶由外向内叶基部依次套抱,如茑尾、蝴蝶花。 3.互生 凡是在茎的每一节上着生一片叶的称为互生,如樟、向日葵。如果每一节上的叶片,各自向左右两侧展开成一平面,则称为叶两列互生,如杉、香榧侧枝上的叶。 4.对生 凡是在茎的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的,称为对生,如女贞、石竹。同互生叶序一样,在对生叶序的每一节上,两片叶均左右展开成一平面,称两列对生,如金钟花。在对生叶序中,上一节的对生叶向左右展开,下一节的对生叶向前后展开,上下两对叶呈十安形交叉,称为交互对生,如女贞。 5.轮生 凡是在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片或更多片叶的称为轮生,如夹竹桃为3叶轮生,百部为4叶轮生,七叶一枝花为5~11叶轮生。

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还有一种称为基生,这是指茎极度缩短,其叶恰如从根上成簇生出,如蒲公英、车前。在一些草本植物中,如金盏菊、荠莱,开始只长基生叶,要开花时,地上茎才向生长,茎上有互生的叶片,这种植物就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情况。蒲公英、车前除了基生叶外,永不长茎生叶。

叶序是植物所具有比较明显而又稳定的特征,是经常被用作识别植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所有的种子植物中,多数植物具有互生叶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类型,少部份是对生叶序,轮生叶序更少。在各种植物中,绝大多数植物具有一种叶序,但也有数植物会在同一植物体上生长两种叶序类型,如圆柏、桅子有对生和三叶轮生两种叶序;紫薇、野老鹳草有互生和对生两种叶序;最有趣的是金鱼草,在一个植株上,甚至可以看到互生、对生、轮生三种叶序。 四、叶脉和脉序

1.叶脉 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均匀地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较粗壮的一条脉叫中脉或主脉。在中脉两侧第一次分出的脉叫侧脉,联结各侧脉间次级脉叫小脉或细脉。

2.脉序 脉序是指叶脉在叶片上分布的形式。脉序的主要类型有三种:

(1)网状脉 叶片上的叶脉分枝,由细脉互相联结形成网状,称网状脉。如主脉明显,侧脉羽状排列,并几达叶缘,则称羽状网脉,如女贞、垂柳。如由主脉的基部同时产生多条与主脉近似粗细的侧脉,其间再由细脉形成网状,就称为掌状网脉,如麻、八角金盘等。如从主脉基部两侧只产生一对侧脉,这一对侧脉明显比其他侧脉发达,这种称三出脉,如山麻杆、朴树等;当三出脉中的一对侧脉不是从叶片基部生出,而是离开基部一段距离才生出时,则称为离基三出脉,如樟。由于三出脉、离基三出脉中的细脉都形成网状,所以它们都属于网状脉类型。 (2)平行脉 叶片上的中脉与侧脉、细脉均平行排列或侧脉与中脉近乎垂直,而侧脉之间近于平行,这些都称为平行脉。如果所有叶脉都从叶基发出,彼此平行直达叶尖,细脉也平行或近于平行生长,这种则称为直出平行脉。如麦冬、莎草等;如所有叶脉都从叶片基部生出,则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稍作弧状,最后距离又缩小,在叶尖汇合,这种则称为弧形平行脉,如紫萼、玉簪等;如所有叶脉均从叶片基部生出,以辐射状态向四面伸展,这种则称为射出平行脉,如棕榈;如侧脉垂直或近于垂直主脉,侧脉之间彼此平行直达叶缘,这种则称为侧出平行脉,如芭蕉、美人蕉等。 (3)叉状脉 叶片上的叶脉无中脉、侧脉之分。叶脉从叶基生出后,均呈2叉状分枝,特称叉状脉。这种脉序形式在种子植物中极少见,仅在银杏中出现。

羽尖脉、平行脉这两大脉序类型,对于识别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所有种子植物,除了银杏属于叉状叶脉以外,不是网状脉就是平行脉,网状脉基本上属双子叶植物所具有的特征,平行脉则属单子叶植物所具有的特征,除了个别有例外,其他都如此。 脉序的形式,在植物体的各种性状中,属比较保守的性状,几乎不受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而且在一个大类群的成员中,其脉序的细微特征也相当一致。因此在识别植物时,脉序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表征依据。如侧脉与主脉的夹角大小、侧脉的数目、侧脉是否直达叶缘、或者伸出叶缘之外、或者未达叶缘即变曲、末端是否相互连结、叶脉在叶面上是否突起还是下陷、是主脉突起侧脉下陷还是侧脉突起主脉下陷、或全部突起、或全部下陷、叶片背面的情况如何等等

五、单叶和复叶

1.单叶 叶片是一个单个的称单叶。单叶如具叶柄,则在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叶柄的另一端着生在枝条上,叶柄与叶片间不具关节。它是植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叶型。 2.复叶 有两片至多片分离的小叶片,共同着生在一个总叶柄或叶轴上,这种形式的叶称为复叶。复叶中的每一片小叶如具有叶柄,则称为小叶柄。这小叶柄的一端着生在一片小叶上,另一端着生在总叶柄或叶轴上,而绝不会着生在枝条上,如果没有小叶柄,则小叶直接着生在叶轴或总叶柄上,只有总叶柄才着生在枝条上。

复叶有下列几种:

(1)羽状复叶 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毛状称为羽状复叶。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叶轴顶端只生长一片小叶,称为奇数羽状复叶或单数羽状复叶,如槐树;当叶轴顶端着生两片小叶时,称为偶数羽状复叶或双数羽状复叶,如无患子。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叶轴两侧各具一列小叶时,称为一回羽状复叶,如槐树;如叶轴两侧有羽状排列的分枝,在分枝两侧才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种称为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以此类推,可以有三回以至多回羽状复叶。根据以上情况,说得确切些,就可以把槐树叶称为一回奇数羽状复叶,无患子叶称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合欢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

在羽状复叶中,如果其小叶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或大小相间,则称为参差羽状复叶,如番茄、龙芽草等。 (2)掌状复叶 在复叶上没有叶轴,小叶排列在总叶柄顶端的一个点上,以手掌的指状向外展开,称为掌状复叶,如木通、五加,是五小叶的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的区别,除了小叶的排列方式不一以外,另一个明显区别是前者有叶轴,后者没有叶轴。 (3)三出复叶 在总叶柄顶端只着生三片小叶,称为三出复叶。如果三片小叶均无小叶柄或有等长的小叶柄,则称为三出掌状复叶,前者如酢浆草,后者如白车轴草;如果顶端小叶柄较长,两侧的小叶柄较短,就称为三出羽状复叶,如鸡眼草。 (4)单身复叶 在三出复叶中,由于侧生二小叶退化掉,仅留下一枚顶生的小叶,看起来似单叶,但在其叶轴顶端与顶生小叶相连处有一关节,这处特殊的复叶称单身复叶,如桔。在单身复叶中,叶轴的两侧通常或大或小向外作翅状扩展。

在识别植物时,单叶和复叶是经常首先应用的特征。判断时,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叶轴和枝条或者总叶柄和枝条。它们差别的关键所在是叶轴或总叶柄的顶端没有芽,而小枝的顶端具顶芽。发我们能确定它是叶轴或总叶柄时,着生在它上面的不管有多少小叶,它都是一片复叶;当我们确定它是枝条时,着生在它上面的每一片叶,都是一片单叶。此外,作为复叶中的每一片小叶,它的叶腋内是不会长腋芽的,腋芽只出现在叶轴或总叶柄的腋内,而作为单叶的每一片叶腋中均有腋芽。在落叶时,作为复叶,它的叶轴与总叶柄是会脱落的,而在枝条上的单叶,当单叶脱落后,枝条一般并不随它而脱落。

相关文章

多种观叶植物的叶插


对于观叶植物的叶插繁殖,往往有人认为肉质肥厚多汁的叶片才能叶插,其实不然。 一是肥厚多汁观叶植物的叶 插。如双色豆瓣绿、三色豆瓣绿、蔓藤豆瓣绿、皱叶椒旱、西瓜皮椒草、秋海棠、球兰等植物的叶片,只要带有部分的叶柄或带完整的叶柄更好,就可将叶柄插入介质内,叶片露出介质外,直插斜插均可。凡是热带观叶植物的叶插,温度要保持在18?22℃,扦插前介质要消毒灭菌。插下后,介质的温度不能过湿,过湿,叶柄容易腐烂。开始数天,介质的湿度控制在60?70%;生根阶段,湿度控制在40%左右。一般在四、五、八、九月份扦插为佳。 二是通常的观叶植物的叶插。如各种朱蕉、花叶鹅掌柴等,取健康、完整、老壮的叶片,沿节处,用利刀轻轻割整张叶片,不要误伤茎部,插入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过的介质内2?3厘米,周围用手指压实。第一次用灭菌水浇透,然后用塑料薄膜罩好,置半阴半阳处,保持塑膜中的湿度。塑膜中缺乏水气,要喷些雾,增湿罩好。温度25极左右才能生根。所以一般在初夏和初秋进行扦插为好。介质湿度要经常控制在70%左右;生根阶段,湿度控制在40?50%。一般生根的时间是茎插的两倍,需45?60天:移栽后再过这个月才能在根部与叶根处分化出叶芽,长大形成新植株。 千年木(巴西铁)经我们叶插试验的结果表明:七彩铁和会心铁叶插已生根,但未见发芽;金边铁、银边铁叶插两个月,尚未发现生根。

哪些观叶植物能用叶插繁殖?


叶插是一种独特的繁殖方法,并不是每个种类的植物都能用叶子繁殖。能进行叶插繁殖的观叶植物有:旱伞草、虎耳草、三色虎耳草、紫蓝大岩桐、豆瓣绿类(西瓜皮、豆瓣绿、三色豆瓣绿、亮叶豆瓣绿等)、观叶海棠类(铁十字秋海棠、蟆叶秋海棠等)、非洲紫罗兰、芦荟、多肉植物、金边虎尾兰等。


具体插法是:找一片茁壮的叶子,剪时留下两厘米的叶柄,再剪去1/3的叶子。斜插,把叶柄全部埋入扦插基质中,使叶子尽量贴近土表,以免浇水时倒伏,最后再喷上清水。基质可用素沙土、蛭石、珍珠岩等。应放于阴凉处1--2周,等根出后才能移到较亮的地方。最快2--3周,最迟6周,就会从叶柄上冒出小芽和须根。

叶插一般在春季进行。扦插基质不能过湿,否则会烂叶,不易成活。

冬季观叶植物养护方法--观叶植物冬季如何养护?


冬季观叶植物养护方法--观叶植物冬季如何养护?

观叶植物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势强健,要是保持25-30℃的生长最适温度,一年四季均能连续生产。在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寒冷时节常会因接触突然的低温而造成植物冻死或枯萎。若能在放入室内前,先在室外充分接触初秋时节的低温气候,以增强自身的抗寒能力,就能逐渐地适应很底温度的环境。因此,从初秋到晚秋时节,应让植物充分接触逐渐降低的气温,使植物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同时,逐渐减少浇水量,强制性地使植物进入休眠状态,以增强耐寒力。当冬季到来时,移入室内的观叶植物,尤其是有暖气设备的房间,要时常向叶面喷洒雾状水,以提高空气湿度

房间内的昼夜温差应尽可能小些,黎明时的室内最低温度不能底于5-8℃,白天应达到8℃-20℃,若能达到上述要求,一般是可以顺利越冬的。此外,同一房间内,房屋空间的上、下之间也会产生温差,因此,可将抗寒能力弱的放在书架等高处。放在窗台的观叶植物,最容易遭受冷风侵袭,应使用厚窗帘为宜。随着气温的下降,生长开始缓慢,到了严寒时节就几乎停止生长,盆土干涸时间也拖延,这时应减少盆土浇水次数。冬季浇水的标准,以盆土表面干燥2-3天后再浇为度。但有暖气设备和能充分保持一定温度的房间,仍应随时注意浇水。另外,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光线与温度是不能割裂开来考虑的。培养观叶植物时,必须控制好光的强度和光照量。在充足光照下,叶片较厚而健壮;反之,叶薄,节间变长,发生所谓的徒长现象。冬季日光斜射,光照强度是夏季的一半,一些喜阳的观叶植物就应放在向阳的南窗附近。在室内和遮荫处旋转过久的观赏植物,切忌突然放在室外直射光下,否则引起叶片灼伤。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新型配叶植物——切叶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切叶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